方寸诊室 “三味”人生 □张振波
2018年8月1日,结束了3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我满载着8年学医的收获,怀揣着当年的承诺,肩负着服务群众的重担,来到定向工作单位——河南省中牟县郑庵镇卫生院。我将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履行我的责任!在这8年的时间里,国家培养了我,给了我最好的学习机会,安排我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促使我“羽翼更加丰满”。当时的中牟县卫生计生委(现为中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我关爱有加,积极解决我的编制、待遇等问题,让我安心工作。同时,我从未忘记初心。随着对医学知识的深入了解,我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路。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没有理由后悔,我想去帮助乡亲,因为我不忍心看到他们的痛苦和期盼的眼神!短暂的职场生涯,让我品尝了3种味道。 首先是酸的味道。一位72岁的老太太,因长期上腹部胀痛来就诊。我详细询问其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开药方、帮她取药、耐心指导用药后,她没有离开诊室,而是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看到这种情况,我急忙拉着她的手说了一些关心的话儿。老太太说,她的孩子没有与她一起住,她时常感到孤单,也没有人嘘寒问暖。随后,她说:“谢谢大夫。现在,我感觉舒服多了。”这时,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没有说话,因为当时我不知道怎样表达内心的酸楚。在农村,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孩子们去外地打工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少;也许因为其他原因,老人大多长期独处。因此,看似比较平常的关心与问候,却是他们的“良药”;一句问候就是莫大的欣慰。想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这种动人的画面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促使我心甘情愿为乡亲们提供诊疗服务。 其次是苦的味道。一位50岁的女士,空腹血糖21.6毫摩尔/升,尿常规酮体+++。我诊断其为糖尿病酮症,让其服用降糖药物,但治疗效果欠佳。我与患者沟通后,得知患者家属拒绝使用胰岛素,决定出院;一位60岁的老先生,血压195/10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我告诉他有疾病风险,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监测血压,均被其拒绝。他说:“我不想一辈子都吃药。” 在基层,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因为多数人不了解最基本的医学常识,比如不知道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与危害。同时,他们因得不到及时、规范治疗而出现多种并发症。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感到惋惜、痛苦,只能用无奈的眼神看着他们的背影。也许是这种无奈,促使我更加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提高诊疗水平;为他们普及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因为我不愿看到他们后悔、期盼的眼神。 最后是甜的味道。一位33岁的女士,突发眩晕,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就诊。我详细询问其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后,用手法复位为其治疗疾病。她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后,我告诉她耳石症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此时,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反复表示感谢,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个4岁的患儿,患了急性喉炎,在半夜急诊住院。当我下夜班时,患儿竟然已经起床,怯怯地走过来,送给我一个棒棒糖,患儿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收下棒棒糖,我蹲下来抱抱她,希望她永远健康、可爱。想起这些事情时,我时常有一种甜蜜的感觉。患者真诚的感谢是对我的激励,鼓舞着我在呵护群众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作者供职于中牟县郑庵镇卫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