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浑身肿胀,眼睛都肿成了一条缝,身上没力气,吃着饭都能睡着……曾四处奔波看病,花了两三万元但毫无起色……最终被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树军找到了病因,对症下药,重获新生……”2016年4月19日,郑州市民王晓无意间在《医药卫生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每天5角钱的药,缘何让患者心服口服》的报道,当时她心中一阵欣喜,文章的描述与妈妈的病情十分相似,妈妈的病有治愈的希望啦! 也正是这样的一篇报道,牵出了王晓一家人与张树军之间的一段医患深情。 “刚开始是被文章的题目吸引,谁知看了内容才发现文中的患者竟然和我妈妈的病情如此相似。”王晓说,她在第一时间将文章内容转述给母亲田女士,随后同母亲一起来到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找到了张树军。 田女士的病持续时间较长,也比较复杂。近30年来,她的身体一直很瘦弱,眼睛和面部总是有些肿,平衡能力弱,走路也常常东倒西歪、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听闻田女士的病情,张树军若有所思地翻开一本专业书,耐心细致地向一旁陪诊的王晓解释道,田女士是因为年轻时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无法正常分泌促甲状腺素等,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随后,甲状腺功能检查报告也证实了张树军的判断——田女士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新陈代谢会变慢,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平衡能力差,容易摔跤是常见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乏力、犯困、肿胀、贫血、声音嘶哑等症状。”随即,张树军一边为田女士开出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处方,一边向母女俩讲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看到张树军如此细致的问诊过程,王晓心里满是感动。“张医生结合我妈妈的席汉氏综合征、高血压病等病情,细致地写了一个用药时间表,建议我们上午几点吃什么药、吃多少,下午几点吃什么药、吃多少。当时,张医生那些细微举动让我和妈妈很是感动,马上多了一些对张医生的信任和依赖。”王晓回忆说。 回家后,田女士依据张树军的医嘱,坚持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每次复诊时,张树军也会细致地询问田女士的病情变化、耐心地解答母女俩的疑问。一来二去,这种医患之间的信任就持续了近3年。 “坚持服药后,妈妈嗜睡、浑身无力、东倒西歪的症状明显改善,亲戚朋友、街坊邻里见到都说像是换了一个人。现在,遇到有相似病情的亲朋好友,妈妈都会主动建议他们找张医生看看。”王晓说。 经过张树军的治疗,困扰田女士一家多年的难题解决了,田女士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不仅可以独自上楼梯,而且也觉得浑身有力气了。 王晓说:“每次去医院看病,我们总会有些许焦虑和心急,当遇到的医生像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样对待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张树军医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的有善心、懂患者疾苦、为患者着想的医生。” 现在,每每谈及自己与张树军之间的就诊故事,田女士也很动情。 田女士说:“非常感谢张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医药卫生报》传递出的医患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