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深化基层医改的重点内容,也是分级诊疗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河南大力进行强基层建设,百项基层适宜技术得到推广;名医名家走基层,进行对口帮扶;大力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提升了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重要组织,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众多以及大卫生、大健康、大学会的优势,组织名医名家走基层,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促进了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特别是“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已逐渐成为河南省医学会的品牌项目,其学会特色、专家优势,使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擦亮了河南省医学会的“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尚慧彬 常 娟 通讯员 张晓伟 谢宗阳 文/图
“一位60多岁的老人右手3个手指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白、发紫,到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一个月后,老人的手指远端出现发黑、坏死症状,当地医生用各种方案,始终控制不了病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人出现手指头坏死症状?”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升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前来听课的温县医生有的说是血管损伤,有的说是腱鞘炎。刘升云摇了摇头说:“碰到这类患者,不能只怀疑这些原因,还要考虑风湿性疾病。” 刘升云的一席话使得听课的当地医生茅塞顿开。 这是2018年10月发生在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医名家走基层温县站的一幕。不仅仅是温县,刘升云还在孟州、安阳、博爱、巩义等地举办了类似讲座,自2016年以来,全省18个省辖市,几乎每个省辖市都有他的足迹。 这是参加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51个分会主任委员的缩影。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走进全省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全省约有2万名基层医师、3万多患者获益。 数字一:2000名专家参与 300余场科普活动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刘升云的讲座,具体名字叫《风湿病总论》。 据介绍,风湿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误诊率高、规范诊治率低的特点,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这个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在所有疾病中名列前茅,有些患者后期疼得躺在床上动都动不了。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误区,公众以为风湿病属于老年病,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其实不然。 刘升云就曾接诊过一个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17岁女孩。这个女孩在读书期间忽然反复出现双手腕、双肘、双膝关节肿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考虑关节炎,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一直欠佳。 后来病情加重,她的双手关节僵硬疼痛,根本无法写字,严重影响学业。家人带她到皮肤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治疗,始终不见效果;后来经人提醒,看了风湿免疫科,最终对症治疗,恢复健康。 据统计,中国大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但是很多患者却不知道患了此病,年轻人更是如此。对此,刘升云提醒,近几年来,风湿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喜食冰冷食物,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刘升云的讲解使得很多群众恍然大悟,青年女性发热、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和多系统损害,双手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持续晨僵等,也可能是风湿性疾病惹的祸。 除了刘升云,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专家王燕、魏琴、李天方、史丽璞等也做了科普讲座。而像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专家一样,到基层做科普的专家有9000多名。这些专家来自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诊医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儿科学分会等96个分会。 据河南省医学会秘书长王伟介绍,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共开展科普讲座300余场,仅2018年就开展111场,2000名专家参加,印发科普宣传页3万多张、宣传读本3000多册,河南省医学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还组建20个科普学组编写系列科普丛书,提升了公众的健康素养。 (下转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