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标准不一样,认知有差异 科学研究也要和患者沟通好
老牛的心愿
安阳市三院骨科保膝项目获得“2018全球创新大赛”潜力价值奖
为了更加有效地救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
11 1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标准不一样,认知有差异 科学研究也要和患者沟通好
 


□王启鸣

   参与安罗替尼临床试验这两年来,我艰难地完成了从医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其中的滋味难以形容。
    作为医者,不拒收患者,并公平对待每一位患者。而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却难免要对满心期许的患者说“不”,这让我难以启齿。可是,医学研究不是做慈善,药物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关乎更多患者的用药安全。
    老李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年人,胸闷气短、咯血2个多月后,一个人颤巍巍地来到诊室,执拗地要求医生一定要好好为他医治。他说他很不甘心就这么死去。
    老李家住郑州市郊区,一直一个人生活。2010年,村子拆迁,老李分了很多钱。好日子没过多久,老李就感觉胸闷气短、咳嗽缠身,于是来医院就诊。
    胸部CT、肿瘤标记物等检查结果发现,老李患了肺鳞癌,肺内多发转移Ⅳ期。当时,老李就立即住院进行化疗。两个周期后,老李的肺部肿瘤缩小了80%。后来,老李继续做化疗,症状近乎消失。
    2016年,老李的身体又出现不适,前往医院接受治疗。这次,老李的病情比之前更加凶险,癌细胞出现了脑转移、淋巴转移,咳嗽得更加频繁了,饭量也比以前小了很多。即使这样,老李表现得依然很坚强。
    患者不放弃治疗,作为医生的我更不能放弃对他的救治。
    当时,我们科室刚参与安罗替尼Ⅲ期临床试验没多久。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其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效果不错。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免费检查用药。我让老李做了检查,推荐其参与临床试验。
    最终,筛选结果显示,老李不符合入组要求。作为医生,我的内心是很希望他可以参与临床试验的,这样就多了一丝生的希望;可作为研究者,我又必须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
    最终,我艰难地拒绝了老李入组。
    不止老李,我们科室还有很多患者都希望参与临床试验。但是不符合条件,医生也只能忍痛将他们拒之组外。因为,这是搞科学研究,不是慈善。药物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关乎更多患者的用药安全。
    和老李不同,老杨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多次想要放弃治疗。
    2016年年初,老杨被确诊为肺腺癌Ⅳ期。当时,得知确诊消息后,老杨哭得稀里哗啦,边哭边说家里没钱,要放弃治疗。我告诉他我们有临床试验,可以免费检查、用药。即使这样,老杨也不愿意继续治疗。最终,在孩子的劝说下,老杨决定入组。签署了知情文件后,我明确告知老杨,若不想继续参与试验随时可以退出。
    老杨于2016年2月参与安罗替尼临床试验,并有幸被随机分到了试验组。刚开始口服安罗替尼时,老杨的病情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后来的几次影像复查中,老杨的肺部肿块明显缩小了,到最后一次复查时,肿块几乎接近消失。
    但是,这并不代表老杨的“试验”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实际上,在试验过程中,老杨因各种原因多次想要退出治疗。每次,他打退堂鼓时,我都会问他:“退出之后,您有没有更好的出路?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孩子们也希望您坚持下去。”
    幸运的是,老杨最终坚持下来了,并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在和老杨及其他受试者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由于认知差异,患者的获益感觉和医生有些不一样。站在患者的角度,他们通常觉得肿瘤没有缩小,就意味着疗效不明显,获益就小,有些患者就会选择退出试验;站在医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观点是“肿瘤没有再扩大,病情稳定,就意味着有疗效”,这也是医学判定癌症治疗效果的业内标准。
    患者和医生的认知有差异,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在试验之初,一定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在判定效果的标准上和患者达成一致,明确告知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努力打消他们的疑虑,只有这样试验才能顺利进行。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