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图经本草》一部图文并茂的本草著作
中药花中“四君子”
医生称谓的由来
1
11 1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图经本草》一部图文并茂的本草著作
 

□黄新生

    嘉祐二年,宋仁宗下令编撰《嘉祐本草》。可是,编撰者发现,过去的本草书籍中存在许多混乱和错讹状况。编撰者之一苏颂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借鉴《新修本草》,除文字部分外,还有图经辅行。图经可以记载形色,使人易知,诊断处方有据,所以建议编撰图经。为了保证图经的正确性,苏颂建议朝廷命令天下各州县将本地所产药材画成图谱,连同实物、药材性状描述一同上报朝廷。朝廷对各州县上报的药材资料进行归纳、鉴别、整理,画成本草图,编撰图经,与《嘉祐本草》并行,使后人用药知所依据。朝廷采纳了苏颂的建议,并委任他编撰《图经本草》。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在嘉祐六年(1061年),苏颂编撰完成《图经本草》,由朝廷颁布发行。

    《图经本草》又名《本草图经》,简称《图经》,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图谱性本草著作。全书共20卷,目录1卷。卷1~18按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编排,卷19、20为本经外草类和木蔓类。该书主要阐述药物的来源、形态、鉴别、炮制及运用,并将药物与方剂有机地结合起来。原书已经散佚,现存药条780种,其中新增103种,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幅,多数图是写实图,形象逼真地描绘了植物的类别、形态。

《图经本草》真实地描绘了药用植物的形态

    除了逼真的图谱外,《图经本草》对每一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一是按照苗、茎、叶、花、果、实、根的顺序对药用植物的形态进行描述,对花萼、子房、果实、种子形态的描述十分精细。二是使用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术语,描述植物的特殊形态。例如依据生长状态不同,把植物区分为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直立茎等。三是描绘植物形态的术语很科学。例如描述缠绕茎是“苗如丝综,蔓延草木之上”;攀缘茎是“苗蔓延木上”;匍匐茎是“布地蔓生”;直立茎是“独立而长”。
    《图经本草》的这些科学描述抓住了药用植物的主要特点,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的感觉。如对怀牛膝的描述:“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以此名之。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这里清楚地指出了牛膝节部藤状膨大、叶对生、穗状花序等基本特征,可以鉴定为苋科植物中的怀牛膝。

 

《图经本草》为药物鉴别提供了依据

    一是该书中的多数图谱是写实图,形象逼真、图文并茂,便于鉴别辨认。如草部、木部、菜部及米谷部的许多图,都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依据。二是该书科学真实地描述了药用植物的形态特点,为药物鉴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作者特别注意两种类型的药物鉴别:外形相似实际上是不同品种的药材;同一植物不同品种的药材。这种方法,被以后的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和采用,直到现在仍然有实际意义。比如石韦:“丛生,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亦名金星草,生于瓦屋上者名韦。”连翘:“本名连,又名异翘。有小翘、大翘之分。以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而名,根、茎、实入药。”四是书中根据植物形态性状相近的特点,把它们排在一起,这既有利于读者辨认,也有利于让人了解植物的自然类群关系。

《图经本草》扩大了药物来源

    为了编写《图经本草》,天下各州县负责将境内药材实物及相关资料上报朝廷,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中药大普查,并通过普查扩大了药物来源。例如,菟丝过去从朝鲜进口,现知冤句(山东菏泽)也产此药;奚毒原来只知道河南嵩山少室山出产,现知道四川也有。

《图经本草》保留了大量来自民间的宝贵治疗经验

    该书新增药物103种,其中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具有“简、便、廉、验”特点的药物。例如,狼把草可以治疗血痢;紫背可以解蛇毒,兼治咽喉肿痛;瓜藤可以治疗各种热毒疮;石南藤可以治疗腰痛。

《图经本草》记载了中药炮制学的发展

    该书对于药物炮制非常重视,其中记载的制茯苓酥法、汉中干姜法、蜀人稀莶丸法等,对后来的药物炮制有启发性意义。
    书中记载了当时海盐、山盐、大盐、戎盐、石盐、青盐、光明盐、绿盐等各种食盐的制备过程。这人们对了解当时的制盐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甚至超出了狭义的中药炮制的意义。

《图经本草》记载了药材产地的演变过程

    书中一般首先引述《神农本草经》或者《名医别录》等经典著作中药材的产地、形态、性状、收采时节、炮制方法、主治功用等内容,再详细叙述当代出产这种药物的军州郡府的名称,还对各地的产品进行比较。
    这对于人们考察从汉代到宋代中药材产地的变迁和北宋中叶地道药材的情况、生态学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图经本草》十分重视药物的实用性

    该书是最早把本草著作与方剂放在同一部书中叙述的著作。在每一种药物的最后,基本上都附上以这种药为主要成分的方剂,如桔梗后附有桔梗治疗卒中、蛊下血如鸡肝者和肺痈的方剂;吴茱萸后附有用吴茱萸治疗呕而胸满者、大小便不通、肠道寄生虫的方剂;人参后附有理中汤、温中汤、四顺汤等。《图经本草》开创的这种以药带方的医药学体例,被以后的医药学家所继承。受《图经本草》的影响,李时珍在他撰写的《本草纲目》中,在每味药之后,都以“附方”为目,详列有关方剂。

《图经本草》保存了大量古代医学文献

    在编撰《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时,因工作需要,编撰者征集了大量的医书,其中有不少宝贵的珍本、善本。
    《图经本草》中记录了一些已佚的重要医方书,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医学文献,具有珍贵的文献学价值。例如《古今录验方》《集验方》《姚僧垣方》《删繁方》等,都是六朝和隋唐时期的重要方书,并已经全部散佚。
    《图经本草》记录了其中的一些方剂,每方大多包括病因、病证、病程、预后及处方、制剂方法、服法、疗效等内容,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宝贵的医药文献资料。

    此外,《图经本草》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大贡献。
    《图经本草》原本是配合《嘉祐本草》编撰的,可以说是《嘉祐本草》的孪生姐妹,但由于苏颂等人的卓越工作,已经超出了它作为《嘉祐本草》的补充附图的意义。
    日本科学家评价说:“北宋的《图经本草》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编撰《图经本草》的苏颂也获得了崇高的荣誉。同时代的欧阳修评价苏颂说:“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苏轼评价苏颂说:“温文而毅,直亮不回。历錾四朝,允有一德。”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