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兰 超 文/图

这两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内,一位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借助头盔式氧气面罩呼吸(如图)。 原来,这是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延伸项目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这位患者使用的是头罩式无创通气,是患者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好转时使用的一种全新治疗方式。 201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刊发了关于头罩式无创通气的研究成果,证明这种方式不但能有效降低急性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而且鼻罩、面罩、头罩的无创通气方式耐受性较好(能自由交流、咳嗽),适合不同面部形状的患者(因脸部畸形、创伤或手术等不能佩戴鼻面罩,但可尝试头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