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 旸)近年来,长垣县依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要求,全面调整体制机制,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动“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1月16日召开的2018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上,长垣县在医改领域的探索成为会议代表热议的话题。 长垣县坚持问题导向,破除改革障碍,推动分级诊疗。长垣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委员会;研究通过《长垣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相继制定《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等12项改革配套方案,全面启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 长垣县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改革实效,确保双向转诊畅通。全县明确建设模式,按照“纵向合作、横向竞争、双向选择”的原则,长垣县人民医院、长垣县中医院、河南宏力医院等3家二级医院与18家乡镇卫生院分别组建3个医共体;遵循“统分结合、政府监督”的原则,建立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县域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完善运行机制,先后制定《县域医共体章程》《县域医共体双向转诊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成立医共体理事会,增设医共体办公室、双向转诊办公室等科室,进一步明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与分工。 长垣县盘活医保资金,激发改革活力,力保支付到位。全县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实行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的医保政策,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付费方式;加强医保资金统筹,医保资金拨付医管办统筹管理,对3个医共体实行按人头付费为主的总额预算,各医共体内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包干,超支部分由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结余部分由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按6∶3∶1的比例分配;规范临床路径管理,确定县级牵头医院122种、乡镇卫生院50种收治病种目录,明确县级医院41个下转病种和15个康复期下转病种清单,出台60种签约医生基层常见病就医转诊指南,县级123种、乡级98种按病种付费病种数全部录入医保系统实施。 目前,通过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长垣县“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得到落实,医疗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医保覆盖面明显扩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阶段,全县将在医共体内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开通医共体内医师多点执业备案绿色通道,鼓励县级医院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下沉,持续提升基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真正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以县级3家公立医院为主体,组建县级医疗集团,整合医疗资源,促进各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