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陈 倩
这是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一场大火将年仅5岁的孩子欣欣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高达94%,三度烧伤面积90%,为特重度烧伤,合并爆震伤和重度呼吸道烧伤,存活率几乎为零)。为了救孩子,母亲先后3次献皮。
这一天,她经历了人生的一场“噩梦” 时间倒回到2017年7月20日,这天早上6时30分,“嘭”的一声巨响将豫北某市一小区附近的居民从睡梦中惊醒,突如其来的爆炸让小欣欣一家九口顿时身陷火海,熊熊燃烧的火焰炙烤着他们的每一寸皮肤,滚滚的浓烟呛得他们透不过气来。 “我要救我的孩子。”欣欣的妈妈不顾呛鼻的浓烟和皮肤烧焦的疼痛,拼尽全力救出了欣欣。当看到被烧得面目全非、浑身焦黑的孩子时,欣欣的妈妈失声痛哭,一度昏了过去。由于伤势严重,欣欣渐渐失去了意识,她和她的家人被第一时间送往当地医院救治。“患者的病情太严重了,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必须抓紧时间送到治疗急危重症烧伤比较好的医院。”为了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该院医生立即拨打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二病区主任田社民的电话。于是,一场跨越两地的生死救援就此拉开了序幕。 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紧急商讨方案,迅速派出专家随救护车前往事发地紧急救援,积极协调床位,准备各种急救仪器设备,向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申请血浆,开通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到医院后能够立即得到抢救……各项准备工作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张有序地进行。 为了保证转运途中患者的生命安全,烧伤科一病区主任娄季鹤主动请缨,带领李允、赵孝开、王磊3位医生率先出发,乘救护车赶往患者身边。“每耽误一分钟,患者就失去一分生的希望。”他们抱着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与死神展开较量。 “看着孩子被烧得那么严重,我们觉得特别心疼,只想尽快把孩子接回医院,尽全力挽救孩子的生命。”看着可怜的孩子,娄季鹤感到心中一阵刺痛,主动承担起了全程照护最重伤情患儿小欣欣的重任。当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的医生们接过生命的接力棒时,片刻不敢耽搁,迅速返回郑州。可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病情变化较快,加上路途颠簸,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于医生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人体在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出现发冷、畏寒等症状。在转运途中,为了给患儿保暖,不能开空调,当天气温高达40摄氏度,车内犹如一个大蒸笼,汗水浸透了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衣衫,闷热的空气里夹杂的恶臭、烧焦的气味更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医务人员依然全神贯注,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不停地为患儿更换因体液渗出而浸湿的垫子。最终,在医务人员护送下,欣欣被安全送到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BICU(烧伤重症监护室)。当天24时,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8名特重烧伤患者成功转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期抢救工作顺利完成。 13次植皮手术 患儿“浴火重生” “欣欣的头面颈部、四肢及前后躯、双臀部全身94%特重度烧伤,并伴有吸入性损伤、爆震伤、休克症状,是9个人中伤势最重的患者,存活的概率非常小。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一定拼尽全力。”娄季鹤说道。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重症医护团队仔细评估欣欣的病情,反复研究治疗方案,在给予患儿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以外,先后为欣欣进行了13次植皮手术。 在治疗期间,虽然欣欣的妈妈也身受重伤,并接受了4次植皮手术,但她仍然十分挂念女儿,担心女儿的病情,并坚持为欣欣献了3次皮,共捐出头皮面积7%,相当于为欣欣提供了21%的皮肤,“只要能救活我的女儿,哪怕让我付出生命我也愿意。”提起孩子,欣欣的妈妈泪如雨下。 欣欣一家的悲惨遭遇震撼着医护人员的心,他们用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给予了欣欣及家人无尽的温暖及战胜病魔的勇气。在此期间,娄季鹤带领团队成员每天都要多次到病房查看欣欣和其他几名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次手术之后,他都要严密观察患儿植皮成活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及营养支持治疗,防止伤口感染,促进皮肤生长,使创面快速恢复。护士们则不停地在患儿床边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每当患儿哭闹不安时,护士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来到床边轻声安慰她,像妈妈一样给予她母爱般的温暖。几个月来,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欣欣植皮的成活率很好,每一寸皮肤都像她的生命一样顽强地生长。目前,欣欣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已经从BICU转入普通病区接受后续康复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