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严重 骨髓移植受阻 救患者河南省肿瘤医院医者仁心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王晓凡
近日,家住西华县的17岁的文文(化名)从河南省肿瘤医院儿童血液病区康复出院了。半年前,身体一向健康的文文突发持续高热、剧烈咳嗽、面颊部疼痛、月经量增多,当地医院查血发现其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非常低。由于病情危急,当地医院建议其转至上级医院治疗。 河南省肿瘤医院儿童血液病区主任医师张文林接诊后,详细询问了文文的病史,并为文文做了系统体检,考虑文文可能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副鼻窦严重感染”,在给予输血、输血小板、抗感染等急救措施后,果断行骨髓穿刺、骨髓活检、鼻窦CT等必要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文文罹患“急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生命的最佳选择。病情确诊后,张文林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主任符粤文对文文进行会诊,与文文的弟弟进行白细胞抗原配型,到中华骨髓库寻找相合供者。 很快,配型结果出来了,文文与弟弟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四分之一。此时,文文的病情每况愈下,血小板、白细胞都降为个位数。“加急、加急!”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医生刘星辰一个接一个电话打到中华骨髓库,把本来需要一个月的配型结果在半个月内催了回来。不幸中的万幸,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与文文骨髓相合的供者。 然而,此时的文文因白细胞极低,免疫力低下,高热不退,鼻窦炎症状加重合并严重真菌感染,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鼻窦的特殊解剖结构,药物很难到达病变部位,尽管医生使用最好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感染仍难以控制。为了避免排异反应,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要给予患者很强的化疗预处理,把患者的免疫功能彻底破坏掉。严重真菌感染,属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雷区。如果强行移植,感染极易扩散,危及患者生命。 要做移植,必须清除鼻窦真菌感染。要彻底清除鼻窦真菌感染,对鼻窦进行外科手术非常必要。一道道医嘱下达,一个个电话沟通,一遍遍强调孩子手术的必要性,最终经家属同意,文文被送到另一家大医院耳鼻喉科准备进行手术。 由于病情过重,血小板输入无效,不能实施麻醉,手术不能进行,文文又被转回河南省肿瘤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区。 此时,抗感染——无效,输血小板——没用,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孩子生命难以挽回。突破雷区,强行进行移植,尚有一线希望。但是,移植后存在极大风险,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家属肯定难以接受。 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生反复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要敢于担当,不负医生使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挽救孩子生命!担当风险,进行强行移植。 但是,单凭医护人员一腔热情,没有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是万万不行的。为了让家长明白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的风险以及移植的必要性,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生多次与家长沟通,采取各种方式,将专业的医学术语转换成家常话,终于让患者家属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孩子做移植的必要性,最终同意文文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移植病区护士长秦莹立刻到广东省深圳市采集造血干细胞。当天,深圳暴雨,航班延误。秦莹心急如焚,坚决不改签航班,守着采集箱在机场苦苦等待飞机起飞。深圳、郑州机场也开通绿色通道,给予帮助,秦莹直至第二天凌晨5点才返回郑州。 终于,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输入了文文体内。20天后,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达到了正常人的一半,植入成功,文文得救了!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文文的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可以出院回家了。出院前,文文的爸爸特意做了两面锦旗送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