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内科主任的“医者仁心”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石秀娟 文/图
杨秋玲正在为患者诊治疾病
杨秋玲今年48岁,是栾川县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主任。20年来,在基层医院心内科的岗位上,她默默奉献,始终坚守着“医者仁心”,传承着医者仁术,追求着内心不变的医者理想。 她的工作时间是由患者决定的 熟悉杨秋玲的人对她的工作状态都十分了解,用她丈夫的话说就是:她经常没有节假日,她的工作时间是患者决定的,患者的电话就是命令,医院才是她的家……在这听起来有一些抱怨的话语里,也表达了丈夫对她工作状态的总结。 杨秋玲的丈夫说,入住心内科的患者大都是“回头客”,他们都是慕名而来。一年四季,她科室的床位几乎都是紧张的,患者常常需要提前预约才能住进她的科室,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来自于患者对她的信任。 我们了解到,在心内科的病房里,常常听到老年患者大声叫着:“闺女,我心里不舒服、我胃里不舒服。”每当这时,杨秋玲总是笑着俯下身关爱地问老年患者:“叔,您哪儿不舒服?”“阿姨,您不要着急,我给您调整一下吃的药……”曾经有一位患者因在她科室住院次数太多,就与她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这位老人因脑萎缩思维不太清晰,有时连自己的孩子都认不清,也叫不出姓名;可是每次见到杨秋玲时,老人都能很清楚地叫出名字,以至于同屋的患者在不了解具体情况时,误认为杨秋玲就是这位患者的女儿。 “让患者放心的医生才是一位好医生” 在栾川县人民医院,业务精是许多同事对杨秋玲工作水平和能力的真实评价,而她说得更多的是“要精益求精,要一丝不苟,要如履薄冰”。同时,她常常告诉身边的同事:做临床工作一定要认真细心,医生多一些责任心,多一些坚持和努力,这样患者就会多一些希望。 “让患者放心的医生才是一位好医生!”杨秋玲说。心血管科对医生的业务水平要求格外高。就拿比较常见的治疗心力衰竭的强心药来说,多一点儿就可能因为副作用大而引起中毒,而少一点儿则又可能因为疗效不够而影响治疗效果,医务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医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014年冬天,一位70岁的脑中风后遗症、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入住杨秋玲的科室。这个患者是她的“老病号”。这次发病时,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杨秋玲考虑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较高,加上受到医院某些条件的限制,她就和患者家属沟通,建议他们到上级医院治疗。患者家属却说:“杨主任,俺都商量好了,决定在你这儿治病。俺也去了好几次大医院,他们和你的治疗方案都一样。俺对您的技术比较放心,请您放心治疗吧!” 杨秋玲对我们说:“患者把生命交到咱手里,咱就应该用诚心、最精的技术、最大的责任心去面对,去为患者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