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健脾治口舌热痛 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姚家村卫生所 胡佑志
病例:李某,女,52岁,已绝经,经常口舌刺痛、有麻木感4年,曾多次就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考虑为灼口综合征,曾给予口服谷维素、复合维生素等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诊见:口舌刺痛、麻木、上颚紧绷感,夜间口渴明显,晨起口臭、口中黏腻,纳差,稍食多即感腹胀,怕冷,前额多汗,自觉潮热、手足心热、情绪烦躁、不易入睡、多梦、小便频繁、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脾阳气虚,气滞,心肝虚火旺。 治则:温阳健脾、调畅气机,清透虚火、郁热为基本治法。 处方:黄芪、紫苏叶、大枣、神曲、枳壳、白术、炒麦芽各15克,党参、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制附片、茯苓、砂仁各10克,葛根20克,连翘、藿香、柴胡、槟榔各9克。 用法:水煎,取药液,分3次服用,每日1剂。嘱咐患者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多喝温开水。 复诊:一个月后,李某口舌灼痛明显减轻,口渴、口臭、腹胀消失,怕冷、前额多汗、潮热、情绪好转,睡眠稍差,小便频,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前方去砂仁、槟榔、紫苏叶、连翘,继续服药1个月。 继续服药1个月后复诊,李某口舌稍感灼热,睡眠稍差,余无特殊。嘱咐患者再按上方继续服药1个月。李某诸症基本消失。 按:本病属中医舌痛范畴,多与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失度等有关,主要以口腔黏膜、舌部疼痛为表现。 方由黄芪、党参、桂枝等中药组成。黄芪补气健脾;制附片、白术温阳化气行水;神曲消食导滞;枳壳、柴胡、葛根调畅气机,清透虚火、郁热。全方旨在温阳健脾、调畅气机、清透虚火,故取得良好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