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灾害性事件的现场检伤分类
巧编发 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
心系患者 努力消除社会歧视 ——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四病区副主任奈效祯
把实实在在的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去 ———淇县人民医院党员志愿者义诊活动综述
1
11 1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灾害性事件的现场检伤分类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截至8月12日16时50分,已导致24人死亡,其中20人确定身份,其余4人正在核实身份。在救灾现场,作为急救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之一——护理人员在救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灾害救援现场,往往到处充斥着紧张、焦虑、混乱,护理人员要凭借着丰富经验、所受教育及工作地点的实际情况,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的灾害性事件的现场检伤分类能力尤为重要。

    在灾害救援中,救援力量往往有限,在灾害发生初期资源还可能十分匮乏。因此,并非所有生命垂危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所需的医疗救治;即使使用了医疗资源,患者也可能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干预仍无法存活。在此过程中,救援人员还可能面对潜在危险。
    在灾害现场,到处充斥着紧张、焦虑、混乱,有效的检伤分类不仅能够控制混乱场面,将患者从现场转运至医疗机构,还能合理控制轻伤患者到达医疗机构,避免重症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时轻伤患者人满为患。
    但是,面对众多轻伤和重伤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先救谁呢?
    在创伤现场,急救人员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启动医疗处理、确定将患者转送到最合适的医院的过程,即现场检伤分类,这是医疗急救的前提和第一步。医疗急救就是优先抢救那些最需要救助的人,现场医疗急救更是要将重伤员先筛选出来。
检伤分类及其依据
    检伤分类是一个动态且连续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实时考虑患者的医疗需求和有限资源供给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检伤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级:
    初级检伤,指导初步医疗处理并决定是否需要转运;
    二级检伤,进一步分配医疗资源并分流患者;
    三级检伤,一旦完成初始目标,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临床判断评估患者的状态并协调现有资源。
    进行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的检伤,护理人员首先需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患者是否存在意识丧失、危及生命或肢体重伤的情况;是否可以立即提供急救或外科干预措施;有哪些可使用的转运工具,运载能力如何,转运时间需要多久。此外,护理人员还要考虑年龄、孕妇、心理素质、基础疾病等情况。
SALT检伤分类
    SALT检伤分类,即分类(sort)、评估(assess)、拯救生命的干预措施(life-saving interventions)、治疗/转运(treatment/transport),通过简单的指令对伤亡人员进行分级,随后单独评估每一分级内的患者,同时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和(或)转运。SALT检伤分类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检伤分类模型,简单实用,在美国被确定为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的检伤分类标准。
    IDMED5级分类法,用不同颜色区分受伤害程度不同的患者,红色是亟须抢救者(Immediate),黄色是可延迟处理者(Delayed),绿色是轻微伤者(Minimal),灰色是姑息治疗者(Expectant),黑色是死亡者(Dead)。
    与此相对应的是,亟须抢救者,通过紧急处理可以存活;可延迟处理者,需要治疗但可延迟处理而不影响生存率;轻微伤者,轻微受伤或者生病,无须治疗也可存活;姑息治疗者,当前存活但在现有医疗资源下存活率低;死亡者,无自主呼吸已死亡。
    在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的检伤分类中,护理人员应当遵循这些一般原则:首先治疗病情或伤情较重,但通过治疗存活可能性较大者;最后治疗病情或伤情较重,即使治疗也难以存活者;个体治疗轻伤或无须治疗者,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区。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明确,即检伤分类是动态和持续的过程,可能会用到初步分诊、二次分诊、再次分诊等多次分诊的情况,需要灵活掌握。
    SALT分类的目的是确定可能的幸存人员,整体分类可确定最需要抢救的伤员。护理人员在进行检伤分类前应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而现有资源则会影响检伤分类的结果。

IDMED 5分类

亟须抢救者

(红色)

可延迟处理者

(黄色)

轻微伤者

(绿色)

姑息治疗者

(灰色)

死亡者

(黑色)

核心提示

病情危重,需要短时间内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存活率高

 

能够耐受延迟的医疗干预,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轻伤,只需简单急救,应迅速引导出受灾区域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救治的患者,但不应放弃治疗

 

无自主呼吸已死亡

要点提示

机械性气道梗阻

开放性胸外伤

张力性气胸

颌面部创伤与潜在气道损伤

不稳定的胸部和腹部外伤

不完全截肢

活动性出血

全身40%~60%体表面积二度或三度烧伤

稳定的腹部伤口,可能有内脏损伤,但血流动力学稳定

需要清创的软组织损伤

颌面部创伤,无气道损伤

挤压伤,无挤压综合征

创伤性截肢,无活动性出血

稳定性颈椎损伤

吸入浓烟,无呼吸窘迫

血管受损,有足够的侧支循环

需要清创,手术处理和外固定的骨科外伤

大部分眼外伤和中枢神经损伤

全身14%~40%体表面积二度或三度烧伤

 

表皮的伤口

封闭、无并发症的骨折

爆炸性声损伤

精神或情绪障碍

小于15%全身体表面积的一度或二度烧伤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救治的患者,但不应放弃治疗

濒死呼吸

多发伤合并严重的颅脑贯通伤

高位脊髓损伤

爆炸引起的多发伤

大于60%体表面积的二度或三度损伤

 

现场处理原则
    1.到达现场后立即向上级报告,初步判断灾害性事件的性质、现场范围、有没有次生灾害危险存在;
    2.大体了解可能的伤亡人员人数及伤情,同时向上级报告需要增援的事项;
    3.初步确定抢救区、轻伤人员休息等待区,组织轻伤人员自救互救,重伤员集中救治;
    4.快速分组,寻找并解救可以快速被解救的危重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快速止血等;
    5.组织伤员救治、登记及转运;
    6.向上级报告伤员人数、伤情及救治情况。
 (本报记者索晓灿整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