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盛夏时节,“烧烤”模式已经开启,空调成了夏天必备的避暑良品。不过,记者近日在开封市多家医院采访时发现,空调虽然好,但是一天到晚待在空调房里,孩子和老人都受不了,各种疾病也会“找上门”。 据开封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生丁志杰介绍,“空调病”就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使病原微生物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从而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和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同时还时常伴有皮肤过敏症状,比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等。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为了避免患上“空调病”,掌握吹空调的正确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是温度的设定。科学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夏秋两季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26摄氏度左右,温度太低了人体就会感到冷。同时,由于室内外的环境不同,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摄氏度。长期处于相对极端的温度下,身体调节能力失调,久而久之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其次,是空调的风向。开空调时,风最好往上吹,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身体上。靠近空调的人最好面对空调坐,因为冷风从后面吹着腰背部比迎面风对人体的伤害更大。久坐办公室的女性朋友,穿的裙子最好能将腿部盖住;寒从脚下生,最好时常站起来活动一下,以增进机体的血液循环。 再次,避免从室外回来一进屋就马上开空调,最好10分钟后再开空调。当您出了一身汗时,因皮肤上的毛孔完全打开了,故此时不要打开空调猛吹。因为这样容易使体温急剧下降,诱发感冒。 最后,体质较弱的朋友最好早、晚别开空调。特别是患有关节炎、风湿病的老年人,发育不完全的婴幼儿,以及孕妇等身体免疫功能较低的人,在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应多到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