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红为什么这么“红”?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晓霏 赵惊涛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防治中心主任何春红从医36年,是河南省名中医、洛阳市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洛阳市优秀专家,更是许多同行、患者及家属眼中的“红人”。 何春红为什么这样“红”?在交谈中,记者从何春红的3句话里找到了答案。 第一句话:“看到患者被病痛折磨,我忍不住掉眼泪。” 2006年6月,何春红被调到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工作。 在病房里,每次看到患者因“老烂腿”、糖尿病坏疽等痛不欲生、彻夜难眠甚至要截肢时,何春红总是忍不住背过身掉眼泪。平复情绪后,何春红又转身去查房。 一开始,面对部分患者的病情,何春红感觉“无能为力”,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从那时起,何春红下定决心,一定想办法治愈他们的疾病。 第二句话:“就算患者放弃治疗,我也不能放弃!” 焦先生因手术伤口难愈合而被折磨了几年,绝望之际找到了何春红。 “何大夫,我这伤口还能愈合吗?”“别气馁,坚持用药,会好起来的。” 在治疗期间,何春红每天坚持为患者冲洗、换药。 临近春节,焦先生想回家过年,又对治病开始不耐烦了。何春红看出了他的心思,反复安慰、劝阻。 “焦先生在家吗?我是何春红,过来换药了。”春节期间,焦先生回家过年了,何春红每天坚持上门为其换药,一连十几天风雪无阻。 此后不到1个月,折磨焦先生多年的伤口终于愈合了。 第三句话:“只要工作起来,我的病就好了。” 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晚上8时,何春红像陀螺一样在病区“旋转”:坐诊、查房、换药、与患者谈心。在何春红的手机里,患者的电话号码占大多数。 近几年,何春红的颈椎、腰椎时时“报警”。 科室医生王夏说:“有几次在查房时,何主任都险些晕倒。我好不容易劝她回办公室里歇一会儿,可是一转身,她又去病房了。” 何春红的丈夫经常问:“你天天都在医院,连给自己看病的时间都没有吗?” 何春红呵呵一笑:“我这是小毛病,一上班就好了!” 何春红的家离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很近。一年接诊患者5000多人次的她可以随时放下炒菜的锅铲,可以深夜起床去医院,可以忘记自己打针吃药,就是不愿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 “今天有个患者的情况很特殊,我得去看看,下次再聊吧!”面对记者的采访,何春红聊了几句后又急着去了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