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临 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论治黄疸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证治体会
针刺、中药治疗胁肋痛
湿疹的辨证治疗
1
11 1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证治体会
 

□王书敏 王可为

    张某,男,63岁,农民,因肝癌、发热、腹胀住院,治疗一个多月未愈,出院回家。随后,患者找我就诊。
    一诊:症见重病容,消瘦,大便每日3次,质稀,量少色黄,次数稍频;心慌,食少,口微干,口唇色偏红而且发暗,咽干,不渴。38摄氏度(腋下),脉弦滑稍细而数,每分钟98次。舌质淡红偏暗。舌下瘀血显著。肌肤、巩膜黄染,时有齿血。此邪在阳气,气阴两虚。用生脉饮、青蒿鳖甲汤加味。太子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4克(捣碎),生山药15克,桂圆肉10克,鸡内金15克,生甘草5克,桔梗4克,生麦芽5克,青蒿5克,鳖甲10克(捣碎),地骨皮10克,牡丹皮5克,知母3克。共1剂,水煎服。
    二诊:第二天,患者复诊,自述服药半剂后不久,大便泻下,不到半日就五六次,未敢再服后半剂药,几小时后热退,精神较清爽,但乏力,有时右胁肋内疼痛,脉细数,辨证为气阴两虚,脾土不固。开处方为,生山药30克,炒扁豆30克,鸡内金30克,茵陈5克,太子参12克,大麦芽10克。共3剂,水煎服。
    三诊:第四天,患者精神好转,没有再发热,但大便不禁,咳嗽用力时即有少许大便滑出。咳嗽较甚,或带血,有时干咳,右胁肋疼痛。脉弦滑而数,每分钟85次。开处方为,乌梅10克,诃子肉(面炒)5克,生山药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5克,鸡内金15克,生麦芽10克,六曲10克,党参10克,生扁豆20克。共2剂,水煎服。
    四诊:第六天,患者服药2剂后,咳嗽及泻下停止,体温正常。我为其去涩药,以补气阴,利水行气,消积活血。
    我运用此方,是因为受一则病案启发。1970年,笔者遇到一名2岁的患儿。患儿外感后低热不退,口唇舌质偏红,苔少。检查多项指标无异常,连用几种方法不见效果。患儿家长随后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得到一个处方,服药后小儿嬉笑玩耍。该方是青蒿鳖甲汤。后来,听说这位老中医姓时,原供职于北京协和医院,因病返回家乡,为乡邻看病。
    说明:在张某的病案中,所用的生鳖甲是饭店餐桌上剩余的,笔者将其捣碎如粗砂粒状,同诸药一同入煎,效果很好。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