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见闻 本报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贺芳芳
2016年12月25日,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楼3楼,气氛热烈而紧张。200名穿着蓝色急救服的医生和穿着白大褂的护士,分成医疗组、护理组,在各自小组的考场内激烈角逐。 经过2个多月选拔,这200名选手从所在地市脱颖而出,进入了全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的总决赛。此次竞赛由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并得到了河南省总工会的支持,每年评出2个特等奖,获奖者将按规定程序申报“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现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中医人怎么自强、做好传承?为了强化基本功、提升行业素养,自2012年以来,这样的竞赛成了河南中医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 当天,2个小组的竞赛内容均为3项,既有现代医学的复杂操作,又有传统医学的基本项目。医疗组重点比急救技能,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成人呼吸机操作三选一。选手需要熟练掌握3项技能,比赛前抽签决定考试哪项。护理组比的则是拔罐、刮痧、悬灸。在技能竞赛前一天,他们接受了统一的理论考试。 考试开始前,候考区里上演着各种“埋头苦练”。医疗组的选手们在模型上操作,虽然少了医患沟通,但要求动作准确娴熟、一气呵成,稍有误差就会被扣分。因为这些急救操作关乎生命,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基本功没打好的中医,算不上真正的中医;西医基本功不行的中医,只能算半个中医!”来自郑州的一名“80后”医生告诉记者,“中医人要自强,西医急救也是必备技能。我们很高兴接受这样的检阅。” 护理组的比赛要在真人身上操作。每位选手都自带了“患者”,一般带的都是科里的同事,也有带住院患者的。嵩县中医院的护士梁丽花干脆带着丈夫来充当“患者”。候考区,护士跟“患者”一起温习着传统医学的操作手法。 走进考场的选手,面对的是5位评委的检阅。记者看到,比赛对选手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更处处强调人文关怀。譬如拔罐前,要了解患者对拔罐的认知程度,并向其娓娓介绍拔罐的原理、作用;操作中,要多次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并随时给患者盖好毯子、掖好被角。 “我上大学时学的西医护理。临床10年,我对中医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渐渐迷上了传统医学,觉得掌握好中医护理技能对临床甚至对身边的人都非常有益。”护士王会丽说,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参加全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了。“自学成才”的她对中医药兴趣浓厚,在前两次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说,举办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是全面检验中医临床业务技术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的体现,是强化医疗水平、提高服务能力、打造学习型行业的具体措施,有助于提高全行业的综合素养。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岗位技能竞赛,并不断丰富竞赛的形式和内容。 选手中有许多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对回母校参赛感到十分亲切。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许二平表示,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医院校的重要职能,本次比赛既是对学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兴趣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