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芳
目前,痔多被认为是“血管性肛管垫”,普遍存在于所有人群,只有合并出血、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被称为病。根据所在部位不同,痔可被分为3类,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临床表现多包括便血、痔块脱垂、疼痛、瘙痒等。在这里,我们关注内痔的鉴别诊断。 诊断 内痔的诊断,主要靠肛管直肠检查。首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这对于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其次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病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鉴别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要与下列疾病加以鉴别。 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时机。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的诊断过程中一定要做上述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时可扪到高低不平的硬块,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存在,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患者症状加重后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进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教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值得重视。 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会被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被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黏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黏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