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尤云飞 文/图

和谐医患情 传递正能量
近日,洛阳东方医院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及一封感谢信。在洛阳市,严重的疾病最终夺去了一位老人的生命,但其家人仍对医务人员心怀感激,专程来到医院致谢,传递了正能量。在这段医患情背后,有些什么故事呢? 33床的黄德琴老人是洛阳东方医院肿瘤血液介入科二病区的老病号了,年老体弱、疾病消耗等因素导致她卧床不起。从住进科室到出院的近8个月时间里,二病区主任方学辉每次查房走到黄德琴老人身边时,总会先和她握握手。虽然老人的病情一直在变化,但是医务人员对她的关心和照顾始终没有改变。 黄德琴老人年纪大,基础疾病多,之前生病的时候血管被破坏了,护士们给老人扎针成了老大难问题。每当这时,洛阳东方医院肿瘤血液介入科二病区护士长沈婷婷都会拿上扎针的用品,在老人身边一坐就是半天。如何解决难题呢?沈婷婷想了又想,应用科室新开展的PICC置管新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老人成功置管。此后,老人每逢输液打针再也不用受罪了。由于工作原因,老人的家属不能时常陪伴,而专业陪护精力有限,照顾老人翻身、大小便、下床等工作就落在了护士身上。护士杜婷婷主动为老人剪头发、擦洗身子,每周一次,从不间断。 每次看到洛阳东方医院医务人员,黄德琴老人的家属都会感激地说:“你们这里的服务非常好,非常感谢你们的精心照料!” 前不久,黄德琴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就在准备出院时,却突然发病,出现牙关紧闭、抽搐等症状。当时,怀孕不久的医生吴倩不顾自己的身体,立刻组织科室工作人员抢救老人……吴倩和护士张洁寸步不离地守着老人,直到老人脱离生命危险。 黄德琴老人出院回家后,由于家住六楼,行动不便,护士们每周都会上门为老人进行PICC置管的维护。 从入院到出院,洛阳东方医院医务人员为黄德琴老人提供了一系列优质服务。2016年教师节,由于意外地收到病区护士送来的鲜花,老人含着眼泪说:“从教师岗位退休许多年了,突然收到这么多鲜花,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教师的尊重。”冬至那天,一碗热腾腾的手工饺子送到了老人的手中,虽然她已经不能大口进食,但是仍然一小口一小口地把饺子吃下了,嘴里不停地说:“香!真香!” 2016年年底,由于病情恶化,黄德琴老人去世了。老人去世后,她的家人为洛阳东方医院肿瘤血液介入科二病区方学辉团队送上了锦旗与感谢信。信中写道:“痛失母亲,我很难过,但在伤痛之余却感到宽慰和温暖,因为洛阳东方医院肿瘤血液介入科的医生和护士让我感受到了春风般的温暖。医生(包括实习医生)、护士、护工都非常细心,让我的母亲在温暖中减轻了病痛的折磨。主治医生吴倩更是仁心仁术,医德高尚。她为患者和家属着想,以最佳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无痛、使家属无憾。” 一方是将患者放在首位的医生,另一方是心存感激的患者。这份真情和大爱,让人们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吴倩说:“有时候,尽心尽力也不一定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我们依然尽心尽力,只为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能够安然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