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老人安详去世 家人送上感谢信
医务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温暖人心
一封悄悄送来的感谢信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天使代表队”享誉河洛青年论坛
图片新闻
伊川县慈善医院 专项资金救助贫困患者
身边人讲身边典型 身边人讲身边感动
学习王晓阳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举行
我的一天
1
11 1 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身边人讲身边典型 身边人讲身边感动
学习王晓阳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举行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路书斋)“27年激情不变,27年孜孜以求,王晓阳用仁心、匠心、初心、爱心,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格,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意识。”1月5日下午,学习王晓阳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举行。身边人讲身边典型,掌声一次次响起;身边人讲身边感动,台上台下不时传来抽泣声。
    王晓阳生前是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同年被分配至该院工作,后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回到该院工作。2015年9月,王晓阳被查出患了恶性肿瘤。她在积极与病魔搏斗的同时心系患者,病情稍有好转便回到工作岗位上。2016年9月病情恶化,她决定把身上唯一能用的眼角膜留给有需要的患者。2016年10月2日,王晓阳不幸病逝。
    报告团成员、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护士长庆笑春讲述了王晓阳拥有一颗仁心的故事:在王晓阳内心深处,患者的生命永远高于一切,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患者需要,王晓阳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医院,为患者诊断、治疗、抢救,有时一晚上要从家到医院往返两三次;王晓阳认真负责,治疗患者尽心尽力,力争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报告团成员、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会林和郭玉冰讲述了王晓阳秉承一颗匠心,对医术精益求精、不断钻研,从普通医生成为洛阳名医的经历:无论患者的病情多么严重、多么复杂,王晓阳都不轻易放弃,常常为诊断清楚一个疑难病症,守在病房仔细观察、反复分析,甚至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力争让患者不留遗憾;为了攻关一项新技术,她起早贪黑,查阅大量资料,不辞辛苦到更高级的医院学习。
    报告团成员、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科系护士长张红珺讲述了王晓阳不忘初心、保持“公仆情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故事:在入党申请书上,当时仅有22岁的王晓阳写下了“医生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更应该有崇高的政治思想”这句话;从医27年,王晓阳平时加强党性修养,保持职业情怀和工作激情,关键时刻能够冲上去,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担当意识。
    报告团成员、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电话咨询部工作人员张莉讲述了王晓阳怀有一颗爱心、真诚对待身边每个人的感人事迹:王晓阳视患者如亲人,无论贫富、无论地位高低,她都一视同仁;对同事总是给予贴心帮助,一句“有啥事就跟姐说一声”温暖人心;当病情恶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她决定把身上唯一能用的眼角膜留给患者。
    听取报告的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任向阳说:“王晓阳是我们的好同事,是我们身边的好典型。她可亲、可敬,她的事迹可信、可学。学习王晓阳的先进事迹,我们就要把她未完成的事业做好,用真情服务患者,努力做一名让患者放心的好医生。”
    “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正能量的传播!”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化莉说,“王晓阳不仅是医院的骄傲,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骄傲,更是洛阳700万人民的骄傲。我们学习王晓阳,就要学习她心系患者、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学习她不忘初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我们要从平凡岗位做起,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