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人民医院打造先进(国内一流)区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马鹏展 文/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齐心协力救治患者
“阿姨,您得气管炎多少年啦?这次加重几天啦?让我听听……别担心,问题不大。”2016年12月21日上午8时许,巩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冯文帅的诊室里已经围满了患者。不坐诊时,冯文帅这时会在重症监护室(ICU)巡视或在病区交接班。 每天早晚两查房、随时调整医嘱、做好患者家属沟通工作,是冯文帅雷打不动的日程。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因为危重症患者持续增加,冯文帅和科室医务人员更忙了:没有节假日,周六上午正常上班,周日也没有休息过。“虽然很累,但很充实。”冯文帅坦言,自己要做好表率,带领大家齐心协力,让患者满意度不滑坡。 顺风乘势 在“做”上见成效 岁末年初,时间的足迹汇聚着前行的力量。在实行呼吸病区与危重症ICU捆绑式发展的主流模式的支撑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综合实力和水平本地区领先。 回首过去,把视野拉开,更能感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巨大变化:从大胆引进新技术,到快速、高标准建设区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抢救重症患者成功率达到90%以上;从引进纤维支气管镜等高端设备,使呼吸道疑难杂症诊疗有了更可靠的手段,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以及支气管镜下重症肺炎救治、经支气管镜透壁活检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气管镜下气道狭窄支架植入术等前沿技术的开展,许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2016年4月21日,科室引进了先进的奥林巴斯电子气管镜,管径细、采光照明好、视野范围大而清晰,能直接检查到局部的微小病变,还可进行介入治疗等,具有诊断明确、创伤痛苦少、费用低廉等优点。 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经开展50余例CT定位经皮肺穿刺肺活检诊断肺癌;两个月来,为4例大咯血患者实施介入联合气管镜下栓塞止血治疗。 此类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的严重急症,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引起咯血的病因复杂,必须尽快找到出血点并止血,否则患者随时有可能因窒息或失血过多引发生命危险。 两个月前的一天中午,70岁的李老先生突然出现咳嗽伴咯血,胸部CT显示双肺陈旧性结核,被诊断为双肺继发结核并大咯血,接受常规保守用药止血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很快,李老先生开始一口一口地咯血,瞬间血氧饱和度降到60。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病变血管不明显。医务人员紧急行气管插管,在气管镜下寻找出血点,用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保证气道通畅,同时进行输血治疗。1个多小时后,患者得救了! 像这样的生命奇迹,在这里已经成为常态。“只有面对责任不含糊,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治得好,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一点,冯文帅和科室医务人员感同身受。 2016年11月初,一位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期出现严重气道狭窄,呼吸困难、不能行走。与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会诊论证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决定立即开展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术。不到30分钟,放入支架,患者狭窄的远端气道恢复通气,呼吸困难症状马上缓解。这一手术填补了地区空白。 瞄准一流 在“学”上下功夫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针对呼吸科疾病的特点,冯文帅带领科室医务人员瞄准本专业医学技术前沿,坚持立学为先,把学习放在首位,定期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论证方案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等,学深悟透,切实打好团队根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按照国家分级诊疗的相关要求,与多家上级医院“联姻”,积极执行医院客座专家制度,采取“迎进来,送出去”的技术提升策略,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强大的医、教、研优势,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先后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利军、赵丽敏、陈献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孙培宗、张国俊、王静、邢丽华等来院进行教学查房和技术培训。 与此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会诊平台,开展疑难危重症会诊,并相继举办内科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急诊与危重症论坛、急诊与呼吸危重症论坛等,对临床技术水平和学科内涵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科已经形成了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学有专攻、责任心强的呼吸与重症医学救治团队,巩义市人民医院也成为河南省互联智慧肺部结节诊疗联盟成员单位。 重视细节 在“微”中找不足 在注重打造各有所长的技术型团队的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站在患者和家属的立场考虑问题,遵循“以心换心”的原则,在服务细节上找不足、替患者多考虑。 为此,该科推行“6S管理”,开展最美家园活动,向每个患者都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意见并加以改进。 该科还着力改善环境,注意治疗室、医生值班室等物品的定位摆放,让每件物品都有“固定的家”,美观且便于使用,为治疗赢得时间。 改善服务流程,让执行制度成为习惯,使工作更顺畅。针对冬季老年患者多、雾化患者多的特点,该科在每个房间都加装一台雾化仪,把护理人员分为东、西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责任到人。 针对活动不方便的老年患者,该科购置一批可以摆放在病床上的小餐桌,方便患者使用;购买S形挂钩,方便有引流袋、滞留管的患者上厕所等;买来弹性好的丝袜,剪去头的一端、套在有留置针的位置,既柔软又舒服,还能预防留置针患者跑针、掉针等。 “这些其实花不了几个钱,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彰显了人情味,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温暖。”护士长孙素景说。 此外,该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河洛呼吸与危重症”微信平台,制作了多种吸入性药物知识示范和讲解宣传视频,传播健康知识;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传播呼吸与危重症专科知识、诊疗新技术;持续开展义诊及“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免费检测肺功能上千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按照“勤勉细致,德才兼备”的职业素养要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未来,冯文帅的想法是,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带领科室突出气管镜诊疗技术、机械通气技术两大核心,着力发展8个亚专科方向的救治技术,切实把“大病不出县”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的心坎儿上。 放眼明天,医风淳朴、医术思进的巩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是另一番新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