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2016年12月2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完成省内首例、国内第二例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销蚀术。 患者为女性,65岁,河南人,10年前因冠心病在广东省某医院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前几天,她因心脏不适慕名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找心内科主任医师李牧蔚治疗疾病。李牧蔚为其检查后发现为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而且之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耐受性较差,李牧蔚和手术团队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销蚀术和心血管支架植入术。 2016年12月21日上午,李牧蔚带领手术团队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巍一起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李牧蔚和刘巍一起,首先经桥血管入路,用像头发丝儿一样粗细的激光导管为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销蚀术,消除患者心血管内增生的胶原纤维;然后为患者实施心血管支架植入术。2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当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术后第三天,患者就出院了。 据李牧蔚介绍,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激光,准分子激光是冷光源,波长短,以脉冲方式发射,相对来说比较安全。2015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韩雅玲在国内率先开展准分子激光治疗桥血管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次,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的这项手术是河南省首例、全国第二例。 据介绍,准分子激光销蚀术是一种欧美国家常规使用的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手段,其直接碎化斑块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疑难病变处理。目前,该技术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正式进入我国临床。该技术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心血管支架内再狭窄、心血管支架膨胀不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桥血管及血栓病变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又讯 (记者冯金灿)2016年12月20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务人员成功完成河南省首例重度肺静脉狭窄(PVS)球囊扩张术。 患儿为3岁的男孩儿,因“贫血4个月,咯血1个月”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疾病。患儿先后做了胸部CT、心脏彩超等检查,最后被明确诊断为非常罕见的重度PVS。PVS分为先天性PVS和后天性PVS。后天性PVS多为房颤消融术后所致,预后较差,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差,介入治疗风险大、再狭窄率高。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河南省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和专家讨论后决定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先为患者进行重度PVS球囊扩张术,先改善其症状,待孩子长大后再做支架植入术。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导管室、麻醉科等科室医务人员的配合下,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煜昊和副主任医师王忠民顺利为患者完成这一例高难度介入手术。 据高传玉介绍,重度PVS球囊扩张术的技术难点是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对3岁小孩儿很难进行房间隔穿刺术、在患者左心房很难找到重度狭窄的肺静脉、很难扩张肺静脉、肺静脉再狭窄率高。这例手术的顺利完成,体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的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