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红
长期以来,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虽然同属基层医院的工作范畴,但两者一直存在着“治”“防”分家的现象,有人将两者分别比喻为“埋头苦干”和“抬头拉车”。 “治”“防”分家导致的两个矛盾 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有限资源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扫门前雪”的态势让本来就在人、财、物等方面捉襟见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团队“雪上加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缺乏整合,造成基层医院运行成本和群众就诊成本方面的浪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出现“两头儿偏”现象:基层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科室工作过程中,偏重于患者的疾病诊疗、病案文书管理和康复后随访工作;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室在工作过程中,偏重于对群众的基础健康体检、信息采集和特殊人群的动态随访。这种“两头儿偏”的工作模式,既增加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负担,又增加了基层医院的运行成本和患者的诊疗费用。 “医卫结合”可缓解矛盾 实施“医卫结合”模式,必须找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叠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两者的优势互补,准确定位两者在“医养结合”模式中必须扮演的“角色”。开展人口基础信息收集工作,重点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分类建档工作,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详细的基础信息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主要承担人群基础信息的分类工作,要完善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群基础信息数据库,做好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工作,让其在日常工作中熟练掌握人群分类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并对日常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季度考评。分季度对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对于季度内未到医院体检、就诊的患者,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室组织团队(镇、村两级)提供上门服务,对“遗漏”人群的健康信息进行更新。基本医疗服务人员主要承担人群基础信息的更新和诊疗服务信息(检查单、诊疗经历等)的完善工作,并在对就诊患者或出院患者回访时做好随访信息的记录更新工作。 基层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应完善“医卫结合”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将服务“双量”(数量、质量)与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考核委员会,对“医卫结合”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落实季度通报制度,将任务完成情况与基层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直接挂钩。 实施“医卫结合”模式,可有效提高群众基础信息库的利用率。在诊疗过程中,基本医疗服务人员可以通过查阅信息档案,及时掌握患者的诊疗经历,提高医生诊疗疾病的效率、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患者的检查费用。同时,医疗服务人员适时对群众的就诊信息进行更新,降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的工作量和上门服务所带来的成本支出。而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民政策降低就医费用,例如老年人及妇女儿童的健康体检等,可以在就医过程中完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诊疗费用。“医卫结合”模式的实施,可以降低基层医院因“治”“防”分离带来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浪费,让有限的资金更好地在基层医院服务过程中发挥作用,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贴心、更优质的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