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金灿

12月21日,河南省胸科医院护士孙营营手里举着一瓶葡萄糖,让主刀医生田振宇用输液管喝。郭迎春/摄

12月21日,河南省胸科医院护士孙营营趁手术间隙,把输液管放到医生田振宇嘴里。 郭迎春/摄
这几天,一条由本报官方微博首发的新闻火了:12月21日,河南省胸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田振宇为一名患者做心脏瓣膜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历时7个多小时。在手术过程中,田振宇又渴又饿,就让一名护士给自己喂了点儿葡萄糖。 这条微博发布后,很快引起其他媒体的关注。为了了解背后的故事,记者采访了故事的主人公——田振宇。 据田振宇介绍,患者孟先生今年63岁,上个月因胸闷、憋气、心绞痛,被诊断为冠心病三支病变、心肌梗死加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一直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十病区接受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田振宇决定于12月21日进行手术。 “12月21日早上6点,我知道会有一台时间较长的手术,所以早餐吃得很丰盛。”田振宇说。上午9时30分查完房后,田振宇开始为患者做手术。因为患者病情复杂,当天上午只排了这一台手术,但他没想到,这台手术一做就是7个多小时。 一般来说,心脏瓣膜手术历时3小时左右,这台手术竟长达7个多小时,且主刀医生没有轮班,由一位医生从头做到尾,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手术期间,田振宇没上厕所、没喝水、没吃一点儿东西。 当天15时,手术关键部分完成。这时,田振宇才觉得肚子饿了。“我想补充一些水和能量,不吃饭可以,不喝水受不了,就让护士赶快给我喂点儿葡萄糖。” 和田振宇一起上手术台的河南省胸科医院护士孙营营拿来一个葡萄糖输液器,把针头部分摘掉后从口罩的一侧放入田振宇口中。“医生的视线不能离开患者,手上的活儿也不能停,我只能趁手术间隙把输液管放到医生嘴里。”孙营营说。 这一幕,被同在手术台上的麻醉医生郭迎春拍了下来。 “喝了水后,我反而更饿了,还听到自己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田振宇笑道。 16时30分,手术结束。“整台手术很顺利。”这时,田振宇已经7个多小时没移动过脚步,伏案的姿势也没变过。 这么长时间的手术做下来,到底是什么感觉?“感觉身体被掏空,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神经高度紧张。”田振宇介绍说,一般这个时候坐下来歇歇或者睡一觉是行不通的,到处走一走、查查房反而解乏。手术过程中顾不上吃饭、喝水、上厕所,是医生的工作常态。 21时40分,田振宇再次查房,发现患者的情况稳定后才下班。 “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一般时间都不短,工作几年下来,大家的身体都不算太好。2011年的一场阑尾手术,让我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此后,我就挤出时间锻炼身体,坚持运动让我如此有力。”田振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