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药事特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聚焦
PDF版查看  第七版:指 南
PDF版查看  第八版:百 味
 
第二版:动 态
 上一版    下一版  
老人广场猝死 医生紧急抢救
整形专家贴心服务
当外科医生,就要有追求完美的精神
乘势而为 驱动儿科大发展
1
11 1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当外科医生,就要有追求完美的精神
 

(上接第一版)
    2010年,河南省食管癌诊疗中心、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河南省胸部肿瘤微创中心依托胸外科相继成立,胸外科在河南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更加稳固。
    2011年,胸外科步入临床医学“国家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而且,在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的胸外科中,拥有这块“国字号”招牌的,河南省肿瘤医院迄今仍是唯一一家。
    2012年,胸外科每年定期举办4~6期全国性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高级培训班,接收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副高级职称以上骨干医师前来学习。2013年,胸外科成为大中华胸腔镜外科学院培训基地。
    2015年,食管癌手术突破1500例,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2016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2016年会在郑州举行,无论规模还是内容设计均创历史之最。李印带领团队又一次展示了河南胸外科的技术实力。“河南胸外科论坛”“河南微创胸外科论坛”已成为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的品牌会议。
    一项项突破,一次次飞跃,见证着李印带领团队前行的足迹,更见证着一位青年医生在外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赢得国内乃至国际同行尊重的成长足迹。
想趋于完美,就要做好所有细节
    12月1日, 16床患者刘某食管癌术后第一天,一大早就喝了100毫升左右的水,8时许又喝了约500毫升的麦片粥。
    “只有右腹部伤口处隐隐作痛,其他没什么特别感觉。”刘某说,真没想到,5到7天就能出院。
    其实,很多患者都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
    55床患者是我省某县基层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作为同行,她知道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癌手术做得很好,令她意外的是肺部微创外科手术做得也如此好,患者术后3天就能出院。
    “要执着,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绝不能凑合,所有的细节都要注意,只有过程做到极致,结果才能趋于完美。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这句话,不仅是李印的手术原则,也是他治病救人的铁律。
    在李印看来,完美是一种追求,即便做不到完美,但也要让结果尽可能趋于完美。尤其是在外科手术中,要格外讲究“精细”二字,手术动作要精细,术后管理要精细,只有每一处细节和每一个动作都做到精细化,才能对患者负责,快速康复才能实现。
    以腔镜手术为例,李印始终视微创为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标准。他一再强调,局限于腔镜小切口的手术,并不意味着就是微创,手术时间长短、整个手术对患者干扰大小、术中操作是否轻柔精准、术后管理是否严谨等,才决定着微创的“质量”,而且这“质量”是要持续改进且没有终极目标。
    例如食管癌术后引流管放置的问题,患者术后常规至少要“挂”5根管——胸壁上的胸管、腹腔处的管子、两根肋骨之间的引流管、鼻腔的胃管和营养管。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李印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一根根减少管子数量,目前只剩下从胸腔到腹腔的一根细管子;管子直径也一点点变小,从原来的直径1厘米左右的大管子改进到现在的直径五六毫米的细管子;管子放置位置改成从腹部放置。临床探索的日益精细化,使得患者的舒适度日益提升,术后就能下床活动
    “很多细节都在改,遵循的主要原则就是加速患者康复,提升生存质量。”李印坦言,胸外科病区率先在全国建立无痛病房,开展疼痛评分,评分在3分以下才视为达标。
    的确如此,除去核心的手术环节,其他环节也都围绕加速患者康复在努力。
    “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术后进行饮食指导。”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师李怡霖每天都会来到患者床旁,对术前和术后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如果这些事着眼于具体和微观层面的改进,那么科室定位则是李印着眼于宏观和整体层面的规划。
    “目前进入科室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专科,最终吸引海外患者前来就医;技术水平上要保持领先地位,不仅是食管癌,还要扩展到肺纵隔方面。要做新技术新业务的创新研究;不是忙于看病,做重复性劳动,而是做培训和教学。大家对照着这个目标找准自己的不足、定位和发展方向。”李印满怀信心,建立微创外科技术培训学院,增强临床研究比例。
    李印举例说,目前食管癌患者全部纳入了临床研究,肺癌患者部分纳入。随后,这个范围会扩大。
    “明年,托尼博士(Toni Lerut,欧洲胸心外科前任主席、国际食管疾病协会前任主席)会来担任胸外科名誉主任,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李印坦言,这对于科室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舞台大有裨益。
作为医生,从内心深处讲,我很自豪
    “明年我就50岁了。”李印说,随着年龄和行医时间的增长,一方面,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感觉能真正做好几件事就不错了!
    更多的时候,他感受到的是压力,既有做一名医生的压力,又有来自对大环境的困惑。
    他一条条地数着:医疗继续教育与培训方面,从理论、体系、硬件、软件、政策等各方面与欧美、日本差距很大;中国传统“师带徒”模式早已形同虚设,挽救“传帮带学”的优良传统刻不容缓……
    即便如此,李印还是深深地热爱着医学,热爱着自己的职业。
    女儿读高中时,李印就对她讲当医生的好处:第一,学医后,不用求人,只用求自己;第二,不用担心扭曲自己;第三,能够不断地进步、学习;第四,很有成就感。
    如今,女儿已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一名医学生,每每与同学们谈及自己学医的初衷,她也总会用这4个理由与同学们共勉。
    从内心来讲,李印认为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很高尚。一旦选择做医生,就要热爱医生职业。如果没有这份心,没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就很难成为一名好医生。
    “而且,医生是很难改变自己的职业,职业又决定了工作性质。必须永怀对生命的敬畏、对专业的酷爱、对同行的尊重,靠勤奋踏实取得进步、靠扎实做事发出声音、靠软硬实力赢得尊严,真正做到‘有规有矩有道、有情有义有德、有滋有味有趣’!”李印说,这样做人、做事,方可不媚、不屈、不俗、不骄、不馁、不燥、不妥、不欺、不假、不虚!
    “我是医生,我自豪!付出,总会有收获!”李印说。

李印名片

河南省食管癌诊疗中心主任
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
河南省肿瘤研究院食管癌研究所所长
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食管疾病、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中西部主席
中国西部肺癌研究协作中心副主席兼任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食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加速康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胸腺瘤协作组(ITMIG)会员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会员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会员
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
中国食管疾病协会(CSDE)技术发展部部长
河南省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