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 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八版:杏 林
 上一版  
君臣同归医学 令人思绪万千
活血化瘀说桃仁
芦蒿
千金子
李濂与襄陵酒
小雪养生 养肾藏精
1
11 1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君臣同归医学 令人思绪万千
 

□黄新生

    陆贽,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谥号宣。陆贽任宰相时,废除苛捐杂税,改革弊政,其才学和品德,深受后人赞扬。唐代的文学家权德舆将之比为汉代的贾谊;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认为,“唐室为之再安,皆敬舆(陆贽)悟主之功也”。
    陆贽是唐德宗的宰相,唐德宗正好比陆贽大一轮(12岁),他们都在公元805年去世。唐德宗将陆贽从一个八品小官提拔为宰相,取得“中兴”局面;唐德宗听信谗言,将陆贽罢相,遭后人诟病。更为诡异的是,“贞元十二年(796年)春正月,上(唐德宗)制《贞元广利药方》五百八十六首,颁降天下”(出自《旧唐书·德宗本纪》)。这时,被罢相后的陆贽在干什么呢?他在编写医书。《旧唐书·陆贽传》中有“贽在忠州(重庆市忠县)十年,常闭关静处,人不识其面,复避谤不著书,家居瘴乡,人多疬疫,乃抄撮方书,为《陆氏集验方》五十卷行于代”的记载。君臣两人同编医书,青睐医学,那么,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陆贽17岁时便高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但此后一直担任县尉、主簿(八品)之类的小官。唐德宗继位后,将陆贽提拔为翰林学士。在泾原兵变中,陆贽替唐德宗草拟诏书,情切感人,崭露头角。此后,在10年之内,唐德宗破格提拔,最终将陆贽“扶上”宰相高位,可见唐德宗对陆贽是多么的信任、倚重。陆贽上任后,“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王朝焕发了生机。然而,在贞元十年,因户部侍郎裴延龄诬陷,陆贽被罢相,流放忠州。表面上,是唐德宗误信谗言;实际上,则是唐德宗和陆贽的治国理念产生了矛盾,才将陆贽罢相。这可以从唐德宗劝陆贽受贿一事看出一些端倪。
    据《资治通鉴》记载,给陆贽送礼遭到拒绝的一些官员埋怨陆贽不近人情,反映到唐德宗那里。唐德宗便私下里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作为一个皇帝,岂能不知政治清廉的好处,说出这样的话似乎令人匪夷所思,可是,如果放大当时的时代背景,便显得很正常了。唐德宗即位之初,也曾积极作为。可是,在经历了泾原兵变等一系列重大失败后,面对外有藩镇割据、内有朋党之争的局面,唐德宗不得不采取妥协措施,维持局面。然而,陆贽为了报答唐德宗的知遇之恩,想通过改革,彻底治疗大唐的“痼疾”,可是,改革的压力,必然会“落到”唐德宗的头上。唐德宗劝陆贽受贿:一方面表明唐德宗对陆贽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件事告知陆贽改革宜缓,避免“四王二帝”事件再次发生。可是,陆贽显然没有明白唐德宗的用意,而是反过来给皇帝上了一堂“廉政课”,君臣二人,就此决裂。
    将陆贽罢相后,唐德宗复兴大唐王朝的梦想彻底破灭,处处妥协,勉强维持着唐朝这艘大船艰难前行。同时,为了给大唐王朝多做一些贡献,唐德宗亲自编撰了《贞元广利药方》。同时,被流放到忠州的陆贽,为了避免祸端,噤口不言,潜心研究医学,以期治疗当时广泛传播的瘴疠。在政治上失败之后,他们都想通过医学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从这个方面来看,君臣两人的志向是相同的。
    很显然,陆贽的医学成就明显高于唐德宗。比如《贞元广利药方》记载药方只有586首,而陆贽的《陆氏集验方》有50卷。可是,陆贽不会想到,在他的子孙中有一个人名叫陆游,不但继承了他的忠君、爱国思想,而且继承了他的医学成就。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行医,医术颇高,比如《山村经行因施药》中有:“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陆游如此描写自己的行医生活,同时,陆游还发展了陆贽的医学,编写了《陆氏续集验方》2卷,记载药方有100余首。
    面对大唐王朝这位“病人”,两位“医生”制订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唐德宗认为应该以治标为主,采取维持治疗措施;陆贽认为应该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双方争执不下,这两位原本很要好的“医生”不欢而散,互不来往。争执过后,两位“医生”开始研究医学,著书立说,载入史册。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