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人口计生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认识本草
这些药物的黄金服用时间你得知道
小儿腹泻鉴别与处理(二)
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览表
白内障的防与治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辨证论治
1
11 1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小儿腹泻鉴别与处理(二)
 

诊断程序
    病史
    仔细询问患儿喂养情况,注意寻找病因,排除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同时还要考虑发病的季节和地区。我国北方3~8月的腹泻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而8月中旬至12月间的秋季腹泻,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
    临床特点
    根据大便的性状及伴随症状,初步分析不同病原所导致的腹泻。
    轮状病毒性肠炎  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常见于6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该病起病急,早期出现呕吐,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体温多在38~40摄氏度,起病一两天内即排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大便稀黄,颜色淡,黏液少,少有腥臭味。严重者每日排便二三十次,镜检脓细胞很少见,抗菌药物无效。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四季都可发病,但以5~8月发病率最高,起病慢,开始轻,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呕吐、低热和脱水症状。大便多呈黄色稀水便,有时混有黏液或血丝,有腥臭味。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多继发于口服大量广谱抗生素后,患儿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呕吐常在发热1~5天出现,腹泻初期大便呈黄绿色,三四日后变为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每日一二十次,大便中常见白色假膜。
    真菌性肠炎  多继发于其他感染,患儿常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大便每日三四次,呈黄色稀水样,偶尔呈豆腐渣样,泡沫较多,有时发绿带黏液。
    霍乱  患儿有泔水样或米汤样粪便,每日排便数十次,全身严重脱水。
    细菌性痢疾  患儿有黏液便或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  患儿有血多脓少且呈果酱样的大便。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  有白细胞或红细胞、脓细胞的则多为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者可发现真菌孢子及菌丝。大便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粪便,可早期诊断轮状病毒。
    血生化检查  可协助判断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初步处理
    简易急救处理
    一般腹泻
    饮食:症状轻者不禁食,减少脂肪和不易消化食物摄入,母乳喂养小儿可缩短喂养时间,人工喂养的小儿可吃些米汤、稀藕粉或者是牛奶。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摄入量。呕吐严重的可禁食一两次,禁食时不禁水。呕吐好转时,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口服补液盐: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成分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也可用白糖,但是用量要加倍)溶于1000毫升水中。也可将其分为5个小包,每包溶于200毫升水中。

口服补液盐用量表


    (摘自《全国基层卫生人员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