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徐淑玲
“我头晕、呼吸困难,快来救救我吧……”7月15日12时38分,郑州120急救指挥中心当日接线值班班长王超突然接到这样一个求救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呼吸急促,气息微弱。王超感觉,这可能是一位病情危急的患者。 “您怎么不舒服?身边有人吗?有儿女的电话吗?”由于电话那头的人气息微弱,王超初步判断患者为老年男性。他反复询问老人的地址,却只得到“新圃东街……10号院……151号楼……”断断续续的回答。 这些信息弄清楚后,王超迅速向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发出指令:“快!快!有一位老人在家呼救,声音微弱!” 谁也没有想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急救人员随后的出诊过程会变得一波三折。 “老人打来电话时,我们通过电子地图查询,最后定位到航海路与京广路交叉口附近,可是怎么也无法精确定位到老人所说家属院的位置。”王超说。从接到呼救开始,王超一直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孙广明保持联系,不断更新“新圃东街10号院”的位置。 5分钟后,急救车赶到指定路口。孙广明再次拨打患者的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王超、孙广明同时意识到,老人可能有危险! 但大家没有放弃。多方查询无果后,郑州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科长燕重远突然想到,可以在之前的呼叫记录中查询老人的地址;王超则拨打110报警电话,请求辖区民警帮忙;孙广明和其急诊团队则开始“地毯式”搜寻。 “系统里有一次‘新圃东街10号院’的呼救记录,还有呼救人的电话记录。”从燕重远那里传来消息让王超眼前一亮,他想也没想,赶紧拨打那个呼救人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士,他告诉王超:“‘新圃东街10号院’已经改为航海中路10号院了。”王超进一步询问这位男士是否认识呼救的老人。他再次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他在我楼下,我下楼看看!” 这时,孙广明也打来电话。在经过1小时挨家挨户的询问后,他们找到了151号楼。“门开了,门开了,里面有人!”呼救老人的邻居告诉王超,老人很虚弱,但是他用颤抖的手打开了家门。这时,时间是13时49分。 王超后来得知,呼救老人在打开液化气热饭后,竟然忘关阀门了,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打完急救电话后,他就晕倒了,之后反复听到敲门声,他才醒了过来。经过现场紧急救治,老人被转送至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这一小时内,王超打了20多个电话,孙广明及其团队都数不清问了多少人。“我们做急救的,最怕没人接车、开门!这次很幸运!”王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