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救死扶伤前沿阵地 真情奉献服务病人 |
| |
急诊科是医院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这里的医护人员不只负责治疗上门的病人,更重要的是在急救第一现场,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轻病人的病痛做最及时的抢救处理,所有的思想和行动只有一个目标:救人。自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急诊科每一位医护人员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真情和奉献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医者职责。 急救现场分秒必争 炎炎夏日,疾病高发。入夏以来,该院急诊科出诊量、急诊量迅速增加,每天都多达60余起。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提高抢救效率,急诊科主任马婉嫕率先在科内开展抢救操作整体大培训,让每位大夫针对不同的抢救病例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并对培训效果严格把关,及时纠正演练中的错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马婉嫕每天早上7点以前到达科室,在询问夜班情况并布置好当天工作后,就开始给全科医护人员讲解各种常见病例的抢救知识。她常说:“我们不能每天都创造奇迹,但我们绝不能不放弃任何希望。” 8月18日中午12点左右,急诊科接诊了一位神志不清,四肢冰凉,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心跳都已停止的病人!正在值班的马婉嫕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使病人心脏复跳,否则,病人就有生命危险。马婉嫕带领并指挥大家进行抢救:值班医生持续为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迅速行气管插管;值班护士建立静脉通道,上心电监护,准备好吸痰器、呼吸机、除颤仪,随时执行医嘱并记录时间。与此同时,她及时稳定了病人家属的情绪…… 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一个个忙碌有序的身影,一个个短促有力的命令……无数次的急诊应急预案学习和急救流程演练,使大家养成了一种本能,分秒必争的抢救与其说是一种工作,不如说是一种责任! 5分钟、10分钟……时间在一分一秒中过去,抢救仍在继续。很快,一个好消息让整个急诊团队兴奋不已:通过升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病人恢复自主呼吸,血压回升,瞳孔缩小……大家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病人安全脱离了呼吸机,抢救成功! 目前,这个心跳、呼吸停止4分钟的病人带着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嘱托和祝福已经顺利转入其他科室,又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被急诊科医护人员成功挽救了。 真情奉献服务患者 “医者父母心”是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信奉的格言,也是他们服务病人的基本准绳。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总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把病人当成亲人一样真心对待。病情就是命令,只要接到120急救电话,救护车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他们甚至不知道求救者的身份、经历、是否有钱治疗。因此,救治“三无”病人便成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的一大内容。今年6月,他们接诊了一位脚部坏死的病人,病人坏死部位恶臭扑鼻,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大家拿出自己的钱买来粥、包子、米菜,端到病人床旁,一口一口喂他。医护人员不怕恶臭为他清创换药、输液、翻身……这样的“三无”病人隔三差五就会送来,马婉嫕告诉科里的医护人员:“我们不能抛弃或放弃每一丝救治的希望。” 正是这种对每一例病人负责到底的认真态度,使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和信任。这里有太多的艰辛和责任,需要更多的果断和耐心。身处在这个团队里的医护人员们,正以真情奉献践行着他们“医者父母心”的承诺,为每一个生命谱写着虔敬关爱的赞歌! (崔艳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