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陈琳君 李伟强)7月26日下午,省会郑州依然是闷热的桑拿天。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带领厅规财处、医政处、新闻办、药政处、法规处等处室负责人,到郑州仁济创伤显微外科医院进行调研。刘学周在调研中要求,民营医院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抓住机遇,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狠抓医疗质量,理清思路,着眼长远,加快自身发展步伐,争取做大做强,进而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努力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省卫生厅十分重视民营医院的发展建设,这是今年刘学周第二次亲率相关处室负责人到民营医院调研其经营、发展、服务情况,并现场办公,为民营医院排忧解难。 郑州仁济创伤显微外科医院是一所以创伤显微外科为特色的民营专科医疗机构。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该院在创伤急救、断肢(指)再植等外科领域具有了较高的救治水平。刘学周一行认真察看了该院门诊、手术室、病房、康复治疗科的情况,详细询问了医院的开放床位数、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职称结构、手术成功率、年门诊量、年住院人次等。自2006年以来,该院共进行断肢(指)再植手术4966人,手术成功率达98.5%。其中,最为典型的病例是为断臂临产孕妇手术台上剖腹产下一健康女婴并断臂再植成功;全体医护人员奋战21小时,顺利为右手断离17截的少女进行手术,术后断离部份全部再植成活。听了该院介绍,刘学周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和祝贺。 在5楼的一间病房,住着正接受断臂再植治疗的病人小丽。这个9岁的小女孩在上学路上遭遇车祸,当120急救车把她送到该院时,她已经出现了失血性休克,左臂从胳膊肘下方5厘米处断裂,断臂近端出现了多发性骨折及广泛软组织、神经、血管损伤。为了给孩子保留完整的左臂,专家们使用“临时异位寄养”法断臂再植手术,把断臂暂时寄养在患者小腿上,等断臂近端恢复好后,再将断臂回植原位,而残留的左上臂被埋在了左侧胸腹部。待“寄养”一个月后,如果手及断臂成活很好,就可以进行手再植手术及再植后的功能重建。术后,如果恢复得好,可望恢复手的抓握功能。 刘学周来到病床前,亲切看望了小丽和她的妈妈。当看到小丽病情稳定,寄养手血运良好时,刘学周十分欣慰。他赞叹道:“如果这个手术能做成功,可真不简单!这是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啊,为她的家庭和社会都减轻了负担!”他再三叮嘱医护人员,一定要尽心尽力为小丽做好手术。 在调研中,刘学周认为,郑州仁济创伤显微外科医院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运行良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刘学周说,发展民营医院,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大力兴办民营医院,构建多元化的医疗市场,才能从体制和机制上推动公立医院的深层次改革,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目前,河南民营医院整体情况是数量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强、规模大、水平高的民营医院加入到医疗市场中来。 针对该院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相关学科发展尚显欠缺,内部管理、医疗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的现状,刘学周要求,民营医院要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起人才梯队,培养好接班人;要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美化就医环境,科学设置就医流程,使医院布局更加美观合理,更好地方便病人就医;要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复合手术能力,把创伤显微外科和骨科、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相结合,以创伤显微外科为创新点、为亮点、为重点,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要抓住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步伐,着眼长远,超前规划,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再投资、再发展,用2~3年的时间,使医院上规模、上水平,做大做强,为河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