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新生

刘新 河南省胸科医院内六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优秀医师奖获得者,河南省防痨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感染病学会委员,河南省医院管理协会传染病分会委员。从事结核病预防及临床治疗工作26年,对结核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肺结核介入治疗、呼吸机应用等。获省级先进个人1次、厅级先进个人3次,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厅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发表专著3部、论文20余篇。 联系电话:13837171629
从病床到卫生间的距离只有15步,42岁的周红(化名)却视之为畏途。 长期发热、营养不良的身体仿佛一团棉花,短短十几步,她需要酝酿许久,攒足气力,中间还要休息一次…… 这些3年前的情景,对于周红来说不堪回首。现在的她,脸上经常洋溢着笑容,可以轻松地从一楼走到四楼。 原来,周红是典型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肺结核”这个读起来拗口的名字意味着:周红几乎已经无药可医。 耐多药结核病是指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至少对两种主要的治疗药物——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部分患者甚至对10种抗结核药物均耐药。一方面无药可治,另一方面饱受折磨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又成为新的传染源,通过咳嗽、吐痰甚至谈话在内的多种渠道传播这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甚至把这类患者关闭在类似牢房那样的封闭房间里接受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困难,但绝对不是无法治疗。通过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积极加以治疗和控制,利用现有的先进设备,采用新的抗结核药物和新的治疗技术,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 现在,周红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感谢医学的进步,感谢河南省胸科医院内六科的刘新主任及其他医务人员,是他们用‘特殊治疗’赋予了我新的生命。” 周红眼中的“特殊治疗”就是肺结核的介入治疗。肺结核介入治疗是在CT引导下经皮肺结核空洞注药,将抗结核药物直接注入病灶空洞内部,使其发挥作用。 以前已经有体外试验证实,通过提高药物浓度,可以促使耐药的结核杆菌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换言之,只要有足够大的剂量,同样的药物也可以杀死耐药菌。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既往治疗不能控制“耐多药结核病”这种可怕的疾病?问题在于,既往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药物经血液运输到病灶周围而起到杀菌作用。在这种常规治疗中,如果加大药物剂量,人体难以承受其带来的一系列毒副作用。肺结核的介入治疗是在先进的影像系统监视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将抗结核药物制成的凝胶直接注入空洞或病灶内,直接发挥杀菌作用。还有一种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在结核病灶的营养血管——支气管动脉内直接灌注抗结核药。 肺结核介入治疗的益处在于:一方面,抗结核药物凝胶注入空洞后,会造成空洞内缺氧,不利于结核菌生长。另一方面,凝胶在空洞内释放高浓度药物,抑制或杀死耐药菌,促进痰菌阴转及空洞闭合。同时,因药物不经过血液运输,不显著增加抗结核药物的血药浓度,故不会引起因药物剂量增加而带来的毒副反应。 但肺结核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不属于常规治疗,目前多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久治不愈的难治肺结核、支气管结核等。 省胸科医院内六科自开展介入治疗以来,耐多药肺结核、久治不愈的难治肺结核、长期抗结核治疗痰菌不转阴的患者,痰菌阴转率及空洞好转率较常规治疗都有了明显提高。因此,此类患者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积极与医生配合,共同努力战胜疾病。
河南省胸科医院是全省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省级专科医院,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医院设有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小儿心血管科、腔镜心脏外科、胸外科、微创外科、呼吸内科、结核内科等临床科室。其中,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结核内科为河南省临床特色专科。 开展的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侧开胸腋下“美容”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成形及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瘤手术、隆突成形术、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缺血、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支架植入术、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的球囊扩张术、离断胸交感神经治疗手汗症、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治疗晚期肺癌、小切口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难治性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介入治疗、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等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心脏手术总例数和成功率居全省之首。2005~2009年开展的心血管手术例数一年一个台阶,连续5年过千例,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