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乡医教材
   第4版:乡医特刊·健康专题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卫生部要求推进农村医改4项任务
医院新农合会计资料档案的保管
巩义惠农又添新举措
濮阳新农合管理从证到卡
舞阳召开新农合分析会
漯河妇幼公卫项目显成效
修武提高乡医服务能力
潢川送医下乡获好评
图片新闻
农家小院的欢笑
健康档案保障健康
缓解百姓看病贵 医院自身找原因
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 必须下农村
不得用医保基金 补助药品零差率损失
1
11 1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院新农合会计资料档案的保管
 

田少宇
  医院新农合会计资料是医院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合病人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按照新农合的国家政策进行账务处理后整理的新农合会计资料。
  医院新农合会计档案是指医院在执行国家关于新农合报补的经营管理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中直接形成的,它通过立卷、整理、归档后形成新农合会计档案资料,是对国家、社会具有保存医疗价值的新农合患者专业性材料和原始就诊记录。
医院新农合会计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医院新农合会计资料包括参合患者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的复印件、入院把关审批表、就诊证的复印件、加盖医院公章的出院小结、加盖医院公章的患者住院费用明细汇总清单原件、住院原始发票(如参合人员参加商业保险,在住院治疗终结后,还要在商业保险公司理赔后,再凭据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到本辖区医疗机构办理补偿手续)、外伤情况调查表、新农合住院医疗费用报补单等会计原始资料,从而构成了医院的新农合会计档案资料。
  医院新农合会计资料反映了新农合患者在医院就医、就诊的全部情况,同时也是医院新农合财务收支情况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医院的新农合经济业务活动。
建立医院新农合会计档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医院新农合会计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要认真、细致,要按照新农合的国家政策,收集和整理新农合基金支付所需要的会计原始资料。
  整理新农合会计资料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按照报补的顺序逐人、逐项整理参合患者的报补资料,对于报补资料,也要按照单据的顺序由上到下按照内容整理。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参合患者报补的资料是否齐全、填写内容是否完整、印鉴盖章是否缺失等相关内容。
  按照会计档案的管理规定,要求装订成册并负责制订封面,封面的内容包括:报补单位名称(盖章处)、类别、报补时间、本月总册数、本册是第几册、单位分管负责人签字处、医药审核签字处、财务经办签字处、本册补偿基金数、报销补偿人数、装订时间等,这样按月、按年、按报补时间分类装订成册。
  作为新农合的原始会计资料,在报补审核终结后应及时移交到相关的档案部门,档案部门要做的工作是:按年度在档案柜的标签上注明农合基金报补年度,在年度下要注明报补月份,这样做到有顺序、按类别,易于以后查询。
              (下转第12版)

  (上接第1版)
 医院新农合会计档案保管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医院新农合会计档案记录的是有关新农合病人在住院就诊时的医疗信息,包括农合患者的住院检查报告单、住院病历等特殊信息,是自始至终的原始资料,对于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超限用药、冒名顶替、患者挂床住院、非农合基金支付的项目等系列问题都起着客观实际的记录作用,为新农合基金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纪检与督查提供了可靠、真实的依据。
  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硬性规定:参合住院患者的报补资料由医院交新农合办公室统一保管,而不是移交到医院的档案部门保管。
  因为参合住院患者的报补原始资料有其法律上的严肃性,特别是在杜绝套取农合基金情况的发生上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原始资料退回到医院,或是医院的管理出现漏洞,容易给参合患者或医院篡改原始资料提供机会。而且,医院新农合的工作人员是专职办理新农合审核、财务报补工作,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流程缺乏培训,对会计档案资料的严肃性缺乏认识,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缺乏经验。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参合住院患者的报补原始资料大多在医院的档案部门保管。因为各地的农合办大多数都没有落实好办公用房,一般都是租赁借用,不具备存放新农合患者的报补原始资料的条件。
  新农合中心的业务工作量大,政府只能解决部分工作人员的财政编制,对于新农合中心人手少的情况,农合办一般是从医院借调人员以应付日益繁重的新农合工作,但对于借调的工作人员又不能解决其调动手续,所以造成借调人员人心不稳定,也就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深度开展。
  建议重新认识新农合会计档案工作任务的长期性并不断地加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医院新农合会计档案工作迈向新台阶而努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