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管理纵横
   第6版:专版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综合文摘
 
第3版:每周看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移民行动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为帮那些眼睛寻找光明
“五个结合”与“五个下功夫”
1
11 1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帮那些眼睛寻找光明
 
——焦作市五官医院服务健康快车侧记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何光峰
  健康快车来了,承载着焦作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希望!近10天来,焦作市健康快车活动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各司其责、积极开展工作,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扎实有效。截止到6月26日,水电、治安、通讯、病员等工作全部就位,静待白内障患者走上复明之路。
  表面看似无声无息、那样的普通平常,背后却饱含着多少无私奉献和辛劳,那些人、那些事让人感动和难忘。
安检现场会
  健康快车停靠焦作市,停靠点的选择和周边安全非常重要。在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基地医院的多次考察,健康快车确定停靠马村站。为确保线路安全,健康快车抵达焦作市的前4天,月山铁路段组织召开了沿线安检工作现场会。主抓生产和安全的刘站长、马站长对相关工作详细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做好检查维修,保证质量,保证进度。在健康快车抵达焦作市的前1天中午12时整,所有部门的领导要到马村站集合、签到,并将设备、线路等安检排查情况及整改情况集中汇报,确保了健康快车的安全停靠。
接车时兴奋
  健康快车来的那天是深夜1时40分,夜色如墨,接车的是停靠点所属的待王站李站长、健康快车基地医院的院长杨旭东等人。2时30分,健康快车从待王站开过来,车上人员一路商谈停靠的细节问题和要求。4时整,经过两次调头,健康快车顺利停靠在预定地点,基地医院的后勤服务人员已在停靠点迎候。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异常兴奋和激动。等一切安排妥当,手表时针已指向凌晨5时。此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全无睡意,他们知道,多加一天班,那些贫困白内障患者就可以早日上车,早日重见光明。
术前总动员
  健康快车对用水有着严格的标准。焦作市政府召开协调会之后,水务公司大力支持,现场考察、设计管道铺设方案,专门接入民用自来水管道,保证正常供水。
  电力公司不畏高温酷热,为健康快车架设专线,新装了变压器、配电柜,3次调电压、两次调换变压器,保证了健康快车的正常用电。
  健康快车抵达焦作市的第一天,山阳公安分局就派来了两名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巡逻,保证列车周边的安全。
  联通公司为健康快车接入了电话,保证了健康快车与香港基金会、卫生部健康快车办公室以及基地医院的通讯畅通,保证了工作的随时联络和信息的及时沟通、反馈。
  基地医院的服务人员,在烈日下硬化场地、铺设道路,安装上车手扶踏步便道,在快车顶部架起了钢架遮阳棚,建立食堂,接入有线电视,接下水管,建化粪池……辅助配套工作一应俱全。
  健康快车上的工作人员,不论是领导、专家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和其他同志们一道打扫整理。为达到手术要求的空气和物表环境卫生学检测要求的标准,室内所有物体的表面用84消毒液清洗了3遍,使用福尔马林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并提前启动空气净化设备,保证手术环境安全、合格。
  一切的一切,全是为了那些贫困白内障患者走向光明。从最初的病员组织开始,焦作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县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同志们与基地医院一道,全程参与病员的组织和筛查工作。二次筛查开始后,残疾人联合会尽心尽力配合工作。特别是孟州等比较远的县市,统一组织患者,载患者到基地医院集中开展复筛工作,有效保证了上车患者的数量。
  基地医院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工作到12点左右,等最后一名患者体检、抽血离院之后才能下班。
激动人心的时刻
  医药卫生报社、焦作日报社、焦作广播电影电视局等多家媒体,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实时关注、跟踪采访、及时报道,以让全河南省、全焦作市人民了解健康快车,让更多的患者能参与活动并免费享受复明手术。
  基地医院领导每天奔走于卫生局和健康快车之间,实时沟通,随时请示,协调、处理出现的问题,提出工作新要求。在启动工作中,焦作市财政局、卫生局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此准备工作虽然琐碎而不显眼,但为健康快车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月27日13时30分,第一批贫困白内障患者在基地医院——焦作市五官医院坐上了开往健康快车的大巴,14时顺利登上健康快车。
  此时,杨旭东以及几个护士累得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但在熟睡中,他们疲惫的脸上却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我能见光明了,谢谢你们……”一名老人在大巴上向外使劲挥舞着双手,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