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洁(音),男,9年前发现胸壁凹陷性畸形,近4年来逐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其四处求医,在省胸科医院诊断为漏斗胸,胸壁凹陷性畸形较重,常规行微创漏斗胸矫正术,抬举凹陷胸骨难度大。医生综合考虑后,决定对其行小切口胸骨横置楔形截骨术,术后胸壁凹陷消失,患者跑跳自如,恢复了纯真的笑容。 漏斗胸主要表现为小儿前胸正中部位的胸骨带动周围连接的肋骨向内塌陷成漏斗状,使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甚至移位,并导致小儿心肺发育及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漏斗胸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很少见到40岁以上的患者,这可能是因为漏斗胸及脊柱侧弯压迫心肺,损害呼吸和循环功能,致使患者存活时间缩短,40岁以前就已去世。漏斗胸的病因并不清楚,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些人认为漏斗胸与婴幼儿时期缺钙有关,这是不正确的。 漏斗胸带来的危害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胸骨和肋软骨向内凹陷致胸壁畸形,对心脏和肺产生压迫,导致活动时候容易疲劳,容易气喘、心慌,呼吸频率比别人快,甚至不能做比较重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等。 二、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出现性格上的改变,如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漏斗胸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诊断,畸形一目了然。侧位胸片可以看到胸骨明显向后弯曲,有的胸骨下端可以抵达脊柱前缘,胸部CT片更能清楚地显示胸廓畸形的严重程度及心脏受压移位程度。 通过微创技术来矫正治疗漏斗胸,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在国外也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传统的漏斗胸矫治手术需要切断肋软骨和胸骨,但是其在愈合的过程中很难一点都不错位,一旦错位,又会出现局部畸形。而且,手术很有可能让胸膜破裂,对生理影响比较大。80年代以后,治疗漏斗胸采用了另一种方法,称为李威彻手术。这种方法比起第一种,愈合时间相对短一些,效果也相对好一些,但从长远来说还是有缺陷,术后会留下一个比较长的切口,而且手术费用昂贵。 现在,微创手术为治疗漏斗胸开创了另一个天地: 一、肋骨成形术:单侧较深而不涉及胸骨的漏斗胸,可以行肋骨成形术。这种手术简单,适合于较轻的漏斗胸。 二、胸骨抬高术:是将畸形的全长肋软骨(第三~六肋软骨),自肋软骨骨膜下切除使胸骨自第二肋骨以下完全游离,在胸骨的上端相当于第二肋骨水平的胸骨后板作横行截骨,在截骨处钳入肋软骨片,并缝合固定,这样就使胸骨抬起了。胸骨肋骨抬高术特别适用于肋软骨、肋骨骨质都比较柔韧的较年轻的患者。 三、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正术,其方法是在小儿一侧胸下腋中线部位切一2厘米的小切口,用胸腔镜向胸腔内剥离并引导,然后将一自制矫正器材向对侧穿插开口后翻转,从而实现矫正目的。 和传统相比,微创手术不会造成手术中死亡,也没有严重并发症。就矫形手术本身而言,它是一个理念性的改变,给漏斗胸患者带来了福音。

张学宪 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国际肺癌研究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从事临床胸外科工作研究30余年,主持完成胸外科手术4000余例,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编《实用肺外科学》《现代外科理论与临床》两部,主持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 联系电话:13503713628
河南省胸科医院是全省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以治疗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省级专科医院,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医院设有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小儿心血管科、腔镜心脏外科、胸外科、微创外科、呼吸内科、结核内科等临床科室。其中,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结核科为河南省临床特色专科。 开展的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侧开胸腋下“美容”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成形及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瘤手术、隆突成形术、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缺血、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支架植入术、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的球囊扩张术、离断胸交感神经治疗手汗症、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治疗晚期肺癌、小切口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难治性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介入治疗、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等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心脏手术总例数和成功率居全省之首。2005~2009年开展的心血管手术例数一年一个台阶,连续5年过千例,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