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第4版:专版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3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上一版    下一版  
云梦山下健康守门人
一双妙手 一颗赤心
1
11 1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云梦山下健康守门人
 

——记淇县北阳镇卫生院院长王利军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杨 雷 贾艳华

 

环境优美的卫生院

 

市、县领导在卫生院视察

  黄金通道107国旁、国家4A级景区云梦山脚下有一座白墙红瓦、绿树环抱的欧式建筑。它就是淇县北阳镇卫生院。
  干净宽敞的大院、两栋漂亮的欧式建筑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比,算得上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许多人万万想象不到2005年前北阳镇卫生院的情形:偏安于一个小村落,交通不便,房屋破旧、设备落后,一天见不到几个患者。
  近年来,在院长王利军的带领下,北阳卫生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依靠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全镇4万人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实施搬迁工程
  2003年7月,年富力强的王利军被任命为北阳镇卫生院院长。
  刚到卫生院,他一下子惊呆了:“光听说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可还没见过这么差的。老卫生院在一个小村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仅有的60余间砖木结构的瓦房竟没有一间不透风漏雨的。”
  怎么办?干!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王利军横下心来,不但要干还一定要干出个模样来。针对卫生院的发展实际,王利军提出了搬迁求发展的发展目标。
  他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争取支持。在王利军的不懈努力下,2003年北阳镇政府帮助卫生院征地4000平方米。王利军一班人又多方筹措资金150万元,于2005年建成了北阳镇卫生院新址,实现了整体搬迁。当年5月新址投入使用后,患者迅速增加,业务收入增长了20余倍,卫生院发展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6年,他们又按照国债卫生院建设标准和业务开展工作,投资70万元,新建了一栋500平方米的医技楼,6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新购置手术麻醉机、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改善了卫生院办医条件,尽最大能力满足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在管理实践中,王利军深深认识到,单单基础实施的改善是不行的,卫生院要发展关键还是要提高内涵建设。王利军通过采取选送业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三基三严”训练月和以“规范操作、规范书写、规范管理”为主题的医疗质量建设活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业务考试、病例讨论等措施,促进卫生院医疗质量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还以创“和谐医院”“百姓满意医院”为突破口,立足农村,面向农民,在全院职工中确立“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为了一切患者”的服务理念,开展了“假如我是患者”大讨论;实行了首诊负责制,改变“坐堂行医”“关门办院”的模式,送医下村走出去,定期下村为群众体检,为慢性患者建立档案;不断加强专科建设,通过专科建设带动卫生院整体业务上台阶。
  得力措施的实施,使北阳镇卫生院业务收入突飞猛进,由2003年前不足20万元,到2008年一举突破200万元。卫生院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力推健康工程
  2007年以来,鹤壁市政府为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在全省率先以建立参合农民健康档案为突破口,依托新农合资源优势,全面启动了健康信息工程建设。
  在市卫生局的统一布署下,北阳镇卫生院迅速成立了健康信息领导小组,将妇保、儿保、健康档案、预防保健、农合办等科室整合成健康信息中心。卫生院抽出部分医务人员与各村村医一起,首先摸透全镇各村居民的健康底子,然后采取集中体检与入村体检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先建设、后规范的原则,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2008年,卫生院加大力度,抓好硬件建设,先后投资4万余元,配置了电脑、高质量的档案柜15个、塑料档案盒1500个,印刷纸质档案盒6万份,确保了健康档案工作的需要。为切实做好健康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他们专门召开乡、村两级政府、医务人员参加的健康信息工作动员会。卫生院包村到人,乡村医生配合,村干部宣传动员,用了近半年时间,完成了大部分人员的信息采集。
  随后,卫生院又投资6万余元为每个诊室和护士站配备了电脑。医护人员可以借助市卫生局健康信息平台,查阅就诊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患者诊疗活动结束后,又可以自动生成新的健康档案信息留存到信息平台。同时,卫生院也逐步脱离原来的办公模式,向无纸化医院过渡,真正地走上了科学发展观的道路。目前,卫生院已把妇保、儿保、预防保健、健康档案、新农合四项工作融为一体,能够使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全镇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更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构建和谐医患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出身农村,和农民具有天然的联系,服务的对象又主要是农民。所以,我们卫生院没有任何借口不把这里打造成和谐医患关系的乐园。”谈起和谐医患关系,王利军饱含深情地说。
  为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北阳镇卫生院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和态度,真正确立“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理念,并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全过程,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用真诚关爱的态度和行动去感动每一个患者。
  为积极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营造服务一个患者、树立一次形象的氛围,让每位职工都意识到自己是医院形象的代言人,卫生院以人为本,合理优化服务流程,优化门诊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开展上门服务,送医下乡,免费为辖区群众健康体检,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层次、减少医疗服务中的差错和缺陷,卫生院建立了医生专长、医疗设备专栏介绍,使不同层次、不同病种的患者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就医选择。对住院患者实行“一日清单”制度;对革命烈属、伤残军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老复员军人到卫生院就诊实行看病优先的制度,并在门诊大厅设立了“优抚对象优先优惠窗口”及“军人优先”窗口;继续实施“扶贫病房”制度,对特困患者除药品、卫生材料费外,实行八至九折收费,对困难户、五保户实行七折收费,救护车出诊接诊免收车费。
  卫生院还不断拓宽医患构通渠道和内容,使患者或其家人对其病情、治疗方案、费用等信息增加了解,从而增进他们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不断深化医风医德建设,扎实地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杜绝“红包”、“开单提成”、大处方、药品回扣、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等问题,切实保护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天道酬勤。几年来,在院长王利军的带领下,北阳镇卫生院获得了诸多荣誉。卫生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淇县卫生先进单位”,2009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信息化健康档案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全市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王利军也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市人事局、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卫生院院长”,2010年1月又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

记者手记
  浓眉大眼,鼻直口方,架一副眼镜,王利军显得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可一干起工作,他就完全变了模样,整个一拼命三郎。
  任职院长前,王利军在工作舒适的县防疫站食品科当科长。到卫生院履职时,看到卫生院的窘况,他的心都凉了,暗自在想,这样的卫生院怎样能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可靠的保障呢?他横下心来,一定要解决当地群众的就医问题!
  说干就干!协调征地、跑资金、跑项目,王利军忙得不可开交。为了筹建筑商的预付款,他还以个人的名义借了款。
  星转斗移7年了,终于,北阳镇卫生院靠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患者、赢得了尊重,切实为全镇4万人撑起了坚实的健康保护伞。
  可王利军并没有满足,正筹划新的发展:“投资100余万元、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新病房楼即将动工,北阳镇卫生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