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第4版:专版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3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上一版    下一版  
从零到优秀
受命不辱使命
一片丹心映太行
1
11 1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一片丹心映太行
 

——记林州市姚村卫生院院长李现昌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郝玉周
  这是一家乡镇卫生院。
  2009年,住院患者7800人次,其中85%的患者来自外地市、外省市。
  这家卫生院去年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量达到1600余例,成为林州市的骄傲。高质量的治疗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患者。
  崭新气派的8000平方米的新门诊楼,2780余万的年业务收入,还有美国GE全身全新螺旋CT、日本岛津数字平板胃肠机、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先进设备,无不尽显这家卫生院的超强实力。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10年间,姚村卫生院在院长李现昌的带领下,全院职工励精图治、群策群力,共同见证了卫生院飞速发展的黄金10年。

与肿瘤作斗争
  “可以说,姚村卫生院的发展历程就是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与肿瘤开展不懈斗争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一个典型缩影。”李现昌说。
  过去的林州,是食管癌高发区。1969年,中国肿瘤防治研究所(原日坛医院)遵照周总理“攻克食管癌”的指示,派遣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专家组成的北京医疗队长期进驻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现林州市)姚村镇,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姚村卫生院也因此得以发展壮大、闻名全国。
  在艰苦的岁月里,姚村卫生院姚村卫生院工作人员就积极协助北京医疗队专家开展食管癌的防治研究工作。那时的卫生院破旧而简陋。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与北京的专家一起,开始了食管癌的普查和研究工作。不具备手术条件,他们就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手术。1974年,医疗队帮助姚村卫生院筹建起了外科病房,并对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全面化的正规培训。医疗队的专家除了手术手把手地带,还逐步把放射、化疗、麻醉等相关科室的人员也培养起来,之后卫生院陆续又有许多人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免费进修。在北京专家的指导下,该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逐步能够独立地完成手术。
  如今,该卫生院胸外科的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能独立地完成复杂的食管癌、贲门癌、肺癌等根治手术。2002年,该卫生院也因治疗食管癌专科技术突出而被河南省卫生厅命名为“林州市食管癌医院”。
练就金刚钻
  午后3时许,在胸外科病房,记者见到了姚村卫生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焦广根,他刚做完了两台食管癌手术,还有1台贲门癌手术在等着他。每天两三台食管癌手术对于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这就是全国的食管癌患者为什么纷纷到我们一个乡镇卫生院就诊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有金刚钻,干得了瓷器活!”李现昌不无骄傲地说。
  星转斗移,一晃十年。1999年的姚村卫生院偏于一隅,门诊楼成了危楼,仪器设备陈旧,只有胸外科病区和内科病区两个病区,周围净是小旅社。很快,姚村卫生院开始实施整体搬迁工程,自筹资金建成了1.02万平方米的病房大楼,病房内有空调、暖气、中心吸氧、中心吸引、电梯等。当年,卫生院收人达860万元。
  2000年3月,李现昌被组织任命为姚村卫生院院长。有着敏锐头脑的李现昌意识到:对于姚村卫生院来说,小富即安就是泯灭优势,更上一层楼才能快速发展。于是,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大动作”。
  为了解除更多患者的痛苦,提高卫生院食管癌专科的知名度,更好地为广大食管癌患者服务,几年来,他们坚持派出医疗队到食管癌发病率较高的山东菏泽,河北涉县、武安市等地开展巡回义诊,调查随访患者,为群众服务。
  为打造特色品牌专科,他们抓住北京医疗队专家每次来卫生院的机会,要求医务人员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卫生院每年都要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仅此一项,卫生院每年的投入就在10万元以上。
  他们还将人才培养作为卫生院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制订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健全了职工成才的奖励制定,实施了专业技术人员再教育计划,采取在职教育与外出进修相结合、长期进修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组织学术讲座与自学自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
  2002年,仅有145名职工的姚村卫生院的业务收入达到了1200万元,并被河南省卫生厅命名为“林州市食管癌医院”。2002年10月6日,时任河南省卫生厅厅长的刘全喜视察该卫生院并给予了“发展专科是医院前进的动力”“乡镇卫生院的典范,癌症患者的福音”等高度评价。
  2007年,李现昌和院领导班子大胆决策,建设新的门诊大楼,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该工程被列为林州市政府十大工程之一。新门诊楼的启用,给姚村卫生院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活力。
  多年的管理经验,使李现昌深深认识到精良的设备是卫生院快速发展的加速器。他们千方百计、多方筹资,先后购置了美国GE全身螺旋CT扫描机、日本岛津数字平板胃肠机、模拟定位机、俄罗斯大型钴60治疗机、进口直线加速器等万元以上设备100余台,为卫生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姚村卫生院,食管(贲门)癌的诊治水平国内领先,在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1969~2009年,经姚村卫生院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已达9万余例,手术治疗近2.9万例,总5年生存率达52%。其中,早期食管癌治愈率达99%,5年生存率达92%,10年生存率达80%。
与世界先进同步
  2004年5月,姚村卫生院的3名老外医生成了患者交流的热门话题。
  原来这3名医生来自伊朗,来姚村卫生院是学习进修食管癌手术技术的。
  2003年底,第三届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伊朗的一位院士到姚村卫生院参观,认为姚村卫生院的食管癌手术技术先进,很值得学习,回国后就向伊朗卫生部部长作了汇报。2004年4月,伊朗卫生部部长率团到姚村卫生院进行了考察,并于5月从伊朗选派了3名医生到姚村卫生院学习、进修。
  这只是姚村卫生院注重技术交流的一个缩影。“虽然地处乡村,却时刻与世界先进同步”是姚村卫生院历届领导始终坚守的信条。
  1972~2009年,美国、日本、荷兰、加拿大、丹麦、德国、巴布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伊朗等30余批360余名肿瘤专家来卫生院考察、交流。1991年8月,姚村卫生院作为全国唯一的食管癌专科卫生院参加了第一届亚太肿瘤会议,并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卫生院的“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全层胃黏膜吻合术”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包套式食管黏膜吻合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承担国家“八五”“九五”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课题并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百姓的贴心卫生院
  “很多患者不远万里,来姚村卫生院看病,除了看重我们的技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收费低。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看好病是我们卫生院的最大追求。”李现昌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胸外科病区,记者见到了来自山东菏泽定陶县的患者家属蔡福园,他是陪同岳父来做手术的。他岳父患的是贲门癌,已经做过手术了,手术很成功,才花了几千块钱,而同样的手术在大医院要花几万元。
  驻马店遂平县的患者家属孙秋平告诉记者,他们来这里看病,除了看重这里的技术好,还有就是这里的收费低、服务好。
  卫生院食堂的饭菜比较贵,也不一定合乎各自的口味。这恐怕是许多住院患者都会碰到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众口难调的局面呢?
  李现昌专门购买了40余个电磁炉等灶具,租给患者。患者家属可以根据饮食习惯做饭,不仅节省了开支,也能吃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
  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患者阿克阿洪高兴地告诉记者,卫生院考虑得太周到了,专门提供了灶具,这样他们就能吃上自己做的地道的家乡菜了。
  为了方便患者热饭菜,卫生院专门购买了多台微波炉,在每层病房楼护士站旁都放置1个。
  为了很好地解决患者家属陪护的住宿问题,李现昌把原来的办公楼改造成陪护楼,准备了新被褥新床单,每天每个房间仅收5元钱的费用。这样既能很好地解决患者家属的休息问题,又减轻了患者负担,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坚持本色 造福桑梓
  “千变万变,卫生院的公益性质决不变,造福当地百姓的宗旨决不变。”谈起卫生院的办院方针,李现昌毫不含糊。
  李现昌告诉记者:“姚村卫生院除了设置与食管癌专科有关的科室外,还设置了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在内的近30个临床医技科室,完全能够满足全镇8万余名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多年来,姚村卫生院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诊疗为辅,防治结合,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西医并重,走科技发展道路”的办院宗旨,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认真搞好农村卫生防疫各项工作。1990年,姚村卫生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坚持集体办医方向,走一村一所道路。接着,林州市卫生局以姚村管理模式在全市实施,一体化管理以“十统一”为主要内容统领农村卫生工作大局,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目标考核、统一规则制定、统一账目管理、统一乡医聘任、统一进货渠道、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养老保险、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职称评定”。实行一体化管理后,该镇的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年年都在全市遥遥领先。
  多年来,该卫生院始终将计划免疫工作放在预防保健工作的首位,每年坚持新生儿入保率100%、建卡率100%、“四苗”接种率100%、新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100%、其他有偿使用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确保儿童健康。在妇幼保健方面,该卫生院确保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100%、建档率100%、高危妊娠正规管理率100%、新法接生率100%、产后访视率100%、妇女病普查普治率在98%以上。
  该卫生院还积极对传染病、慢性病和地方性甲状腺病实行全方位管理,认真搞好统计上报工作。多年来,该卫生院始终无漏报、迟报、瞒报传染病现象,同时还全面开展了健康教育、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把印制的健康教育手册发放到卫生所、学校,协助学校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校开课率达100%、在校生知晓率达100%、农民知晓率90%,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手记 2000年,李现昌任院长。10年间,姚村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为全国最好的乡镇卫生院之一。
  1600余例的年食管癌、贲门癌手术量,1万余平方米的病房楼,8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2780余万的年业务收入……这对于多数乡镇卫生院来说是难以企及的。
  可记者在与李现昌交谈中却感觉不到他的丝毫“优越感”,他反而充满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随着患者对住院环境、高质量的治疗效果的要求,我们的处境就像逆水行舟,不进一步则退千里”,李现昌说,我们唯有千倍万倍地付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李现昌,一心一意扑在事业上的实干家,扎根基层辛勤耕耘的优秀卫生院院长。他就像太行山脉上,红旗渠畔的常青树,默默地装扮着大地,传递着盎然的绿意。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