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晓军)即日起,河南省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工作全面铺开。按照具体时间安排,今年10月31日前,省卫生厅将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实施省直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认定工作,11月组织检查验收。自此,“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从固定用人到合同用人”在河南省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开始变为现实。 记者从省卫生厅了解到,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机构范围包括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机构管理序列的事业单位,包括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除外。据此标准,涉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的河南省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共有37家,实有人员16329人。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已经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并已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核准。 纳入管理的人员范围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岗位设置以单位编制数为基础进行,但在首次设岗时,凡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同意并建立了正式人事、工资关系的在册人员,也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对于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或未履行正式聘用手续的人员,严格把关。凡涉及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岗位类别与等级细化 记者了解到,这次改革,将设立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3个类别。 设置管理岗位,要求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要求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与特点;设置工勤技能岗位,要求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同时按照3个不同岗位类别,又分别划分若干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现行的规格相当于部级正职到办事员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4个等级、副高级岗位3个等级、中级岗位3个等级、初级岗位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岗位结构向专业技术倾斜 记者获悉,根据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0%,医、药、护、技岗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科学设置。 同时,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鼓励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经批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此外,在同一岗位内部,要求高、中、初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具体二、三、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六、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九、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