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晓军 河南有7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县、乡、村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村群众的就医与健康质量。在医疗环境逐步变好后,焦作市武陟县正在进行的改革,将主要目标定在了医疗服务的内涵提升上,紧紧抓住绩效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这两个核心,将其建成了推动农村医疗卫生长足发展的“网络发动机”。这正是新医改期间,国家大力健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义。
门外,是青翠和金黄辉映的田野;门内,是挺拔的椿树、四季常青的柏树、啾啾欢叫的鸟儿。或许是夏雨刚过的缘故,院内还散发着一阵草木蒸腾的气息。 屋顶,是动用阳光热力的太阳能热水器;屋外走廊,是一字排开的舒适输液架;屋内,三三两两的农人正围坐在桌前攀谈着什么。 与这些农人正在攀谈的是武陟县乔庙乡詹堤村卫生所的村医詹长富,谈话内容除了头疼脑热,还有干活闪了腰应该咋办之类的交代。 如果不是亲身体验,记者不会想象到记忆中的乡村在现代化的热潮中,不仅发展了现代化的内容,更保留了如许的田园诗意。而这样的境况,正是焦作市武陟县乃至河南大多数乡村,发生在卫生院、卫生所中的普遍故事。 但在武陟县卫生局副局长慕国兴看来,这还不是武陟县农村卫生建设的亮点,他们所大力推崇和建设的,恰恰是容易被忽略的农村卫生发展的“软件”。 在医疗环境逐步变好后,焦作市武陟县正在进行的改革,将主要目标定在了医疗服务的内涵提升上,紧紧抓住绩效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这两个核心,将其建成了推动农村医疗卫生长足发展的“网络发动机”。这正是新医改期间,国家大力健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义。
卫生院先行的绩效评价

卫生院进行自我评价的场景
按照惯常的理解,硬件有了,自然要花大精力抓软件。没有软件,硬件再好也不会发挥功用。既然大家都在抓软件,那武陟农村卫生人推崇的又是什么,记者不由得充满了好奇。 乔庙乡卫生院院长赛盛昌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我院于2008年8月开始进行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2009年1月开始每月进行自我评价,并下发质量评价简报。” 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武陟县农村卫生“软件”建设的第一个线索显然就在这里。 慕国兴的另一个身份是武陟县“卫十一”项目办的负责人,他说,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他们也在琢磨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改善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琢磨来琢磨去,首先就是要解决好怎样监管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弄清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行为有规可循,外边的人有迹可查,医疗服务质量就处在了一个透明的状态下。 武陟县乡镇卫生院发生的服务质量试评价,起始于2008年6月。评价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各医疗机构选择熟悉农村卫生管理和卫生技术的人员组成服务质量评价小组,每周开展一次卫生服务质量检查,每月开展一次卫生服务质量内部评价。其次,县卫生局成立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对医疗服务质量开展外部评价。之后,评价结果公示并统一印成简报。 一年的摸索,时机成熟。2009年7月,武陟县卫生局正式实施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明确了内部评价结果与单位分配制度及医师、护士年度考核相结合,明确了外部评价结果与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及院长业绩考核相挂钩。 时间又过去一年,武陟县卫生局又在琢磨新的内容,他们尝试着要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评价与政府的补偿相结合,开展全面的绩效评价。这项尝试的主体包括:政府根据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予以购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乡镇卫生院由医疗服务向公共卫生转变、由按人员补助向按服务结果付费转变,逐步建立良好的政府投入补助机制。 慕国兴说,他们准备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在两个乡镇卫生院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由此将拉开农村卫生综合支付改革的序幕。
网络体系的杠杆作用

《武陟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体系管理丛书》
管理评价也好,绩效评价也好,对于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来说,具体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过关? 作为身处这种机制约束下的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试着向记者释疑:“在此机制约束下,我们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作为核心维护的内容,加强了行政大查房的力度,进一步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4月份以来,我们还分科、分岗位对县项目办编制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常见病诊疗规范、操作规程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丛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培训。”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丛书》,这便是解读武陟农村卫生“软件”建设的第二个线索。 记者第一次见到《武陟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体系管理丛书》,是在慕国兴的办公室。16开本的、32开本的、小32开本的,或黄色、或浅绿、或粉色的小册子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足有一尺高。单单看序言和目录,一小时过去了,才涉及到一半内容。 这套《武陟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体系管理丛书》的诞生,集中了县、乡、村三级有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卫生政策水平较高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智慧。为保证这套农村卫生服务质量体系健康运行,武陟还制定了流程文件,明确了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工作流程,要求加强文件控制、记录控制、急诊服务提供过程控制。 记者看到,在《农村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指南(2010版)》一书中,分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及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质量4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又进行了细化。比如,评价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要求从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传染病与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防治、满意度8个层面进行测评。 在这套农村卫生服务质量体系的约束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中应该怎样自我评价,怎样建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如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诊疗技术规范与临床操作规程等,都有了依据,并根据规范要求改善服务质量,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就医的满意度。 正在改变的不仅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还有县级医疗机构。记者从武陟县中医院了解到,他们不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12本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丛书,而且制定了按病种付费临床质量控制考核要点及医疗质量评价细则。不到20天,已有70例病人受益该院在7个科室12个病种中试行的临床路径管理,医疗费用下降了,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得到规范。 目前,武陟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体系建设试点已经在县、乡、村三级铺开,涉及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个县级试点,乔庙乡卫生院、小董卫生院、龙源卫生院、圪垱店乡卫生院4个乡镇试点,以及每个镇2个村卫生室的试点。 作为县域卫生服务体系质量管理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南,从卫生服务质量内评与外评到绩效评价,再到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无形中,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发展有了明晰的规则,有了内部发展和外部监管的提升服务水准的动力,农村医疗有了强劲的“网络发动机”。 这就是武陟发展农村卫生“软件”的秘密。这一农村医疗“网络发动机”,将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核心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以及农村卫生综合支付制度的改革提供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