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综合文摘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管理纵横
   第6版:人物彩照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公共卫生
 
第4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医术,体现人性与仁术之美
学而思而立
金银花
题郭熙画秋山平远
真假医生
赞五大工程
“东”“西”碰撞 疗效显著
1
11 1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真假医生
 

张晓华

    “在这里的日子,我开始怀疑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在大医院里,医生和病人们,就像一个巨大的官僚机构当中的一部分,即使我彻夜工作,病人们还是会反感。但在这里,我觉得所有人都感激我做的事,一切感觉都那么好。”
    “其实,病人们通常不会看到医生的那一面。”
    以上这段对白,是一名“真医生”与一名“假医生”的对话。日本影片《亲爱的医生》讲述了一个真假医生的故事:东京的年轻医师相马启介来到一个人口严重流失、老龄化程度极高的小山村,跟随村医伊野治实习。伊野治对村子的老人非常体贴和有耐心,把老人们因孤独寂寞而无序的生活梳理得井井有条。相马启介不由得对伊野治既佩服又尊敬。可渐渐地,他发现伊野治有一点不对头,总是临时抱佛脚地抱着医学书本现学现用。后来,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伊野治并没有行医资格,他起初是冲着村医的优厚待遇而来的。后来,随着对村民们交往和了解的加深,责任、关怀日渐滋生,他忘了自己是名假医生,全心全意地当起了村民们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假医生”伊野治仅仅比普通人多了一些医学常识,高超的医术无从谈起。但在村子里三年半,他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与尊敬。患孤独症的老人因他展开笑颜;对自己健康破罐子破摔的落寞老人因他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凭着对生命本能的尊重和关心,他阴差阳错地医好一个又一个病人。
    最后,他终于无力承担“冒牌行医”的负疚感,以及在治疗、照顾其他老人过程中,日渐沉重的对自己双亲的牵挂中,他选择了退出。
    得知实情的村民怅然若失。因为,这个冒牌的医生,带给他们的却是真实的安全感、踏实感。
    《亲爱的医生》以一个特殊患者群体为视角,通过一名“假医生”来探讨医学的真谛——每一种疾病的背后,都有一个人生活环境或秩序的病态,都有一颗纠结、需要抚慰的心。“你看着他们的眼睛,了解他们的情况,问他们怎样做对他们最好”,是每个病人心底的呼唤,也是每个医生满足感的来源。无法做到尊重与关怀、无法体验生命之间的平等沟通,即使有行医资格,难道一定就是“真正的医生”?就像影片末尾年轻医师相马启介的反思,耐人寻味。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