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综合文摘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管理纵横
   第6版:人物彩照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公共卫生
 
第4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医术,体现人性与仁术之美
学而思而立
金银花
题郭熙画秋山平远
真假医生
赞五大工程
“东”“西”碰撞 疗效显著
1
11 1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术,体现人性与仁术之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 燕
    我们都熟悉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和1948年在此基础上世界医学会(WMA)制定的《日内瓦宣言》。从这两个誓言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烙印。在那之后,1988年美国医学伦理学家整理细化出“一个医生所承诺的促进病人利益的义务”,被很多西方国家用来作为医学生毕业时背诵的“后希波克拉底誓言”。
    国外如此,我国也非常重视对医生的道德要求。我知道在中医学习之后,包括我拜一位三代世医为师的时候,都需要学习“大医精诚论”,承诺不用学到的医术做违背医德的事。所以,中外自古以来,都对医生这一职业有特定要求。“医乃仁术”,没有爱心的人是不被接受的。
    说实话,我对近几年来不正常的医患关系感到非常难过。自古以来,医患是朋友,是共同和疾病作斗争的“同一战壕里的战友”,而不是对立或买卖关系。所以,一有机会我就会不断表达我的看法:我国多数医务人员是好的,不是“白衣狼”。当然,我们当中也有败类,对他们应当积极教育、引导改正,提高其职业荣誉感。
    医乃仁术,医德很重要。医生只有具备人文知识,对人的心理、生理、病理都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我们要重视献身教育,人文教育。现阶段,这句话无论强调多少遍都不过分。
    医学是建筑在人文和生物科学基础上的学科,既有人文修养的特征,同时又借鉴了物理学、化学等各学科的成果。例如,CT等用的就是物理学的成果,化疗药物包括靶向药物都和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不开。医生如果只知道怎样利用,而对原理一无所知,那么就只能成为“匠”。所以,技术学习和提高也很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性格都适合当医生,不是所有的医学生都能当好医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性格也是决定一名医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好医生的一种必要条件。有的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愿意关在屋子里计算难题,那么在选择职业时,最好选择医学研究工作;而不喜欢孩子的医学生最好不要选择从事儿科工作。我也常常告诫我的学生,临床肿瘤学目前仍然处于发展中,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创新,从事这样的学科需要对患者有同情心、有耐心,更要喜欢接触新事物,天天学习。
    我热爱医生工作。在帮助患者、挽救患者、教育学生和发展学科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我认为医术和艺术是相通的,治疗患者其实和艺术一样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和仁术之美。没有这种美就不是艺术,没有体现患者生命的顽强和医护人员的爱心,医学就没了灵魂。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历史现象:很多医生可以同时是政治家、文学家,但很少能够同时当商人。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一位患者来了,医生考虑的是怎样帮助他摆脱病痛,怎样为患者奉献;而不是思考如何从对方那里攫取好处。这一点恰恰与一般商人的思维方式相反,如果医生的这一品质变了,就不再适合当医生了。从这种意义来说,为了拿回扣而给患者开一些不必要的药,以及医院为了收入,要求医生必须完成“额度”等,都是违背医德的,腐蚀了医生的灵魂,必须杜绝。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