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综合文摘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疾控一线
   第6版:农村卫生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优秀卫生院院长
 
第6版:农村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农民享受公卫“大餐”
受命危难 开创未来
细节成就完美
1
11 1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受命危难 开创未来
 

——记尉氏县邢庄卫生院院长李晓伟
本报记者 李 季

尉氏县邢庄卫生院院长李晓伟

  2001年2月,已关门停业三个多月尉氏县邢庄卫生院迎来了它的新院长——李晓伟。受命于危难之际,李晓伟感到担子异常沉重,但从事卫生防疫工作14年的他选择了迎难而上。9年间,李晓伟率领全院职工,从困境中一步步走来,使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艰难的翻身仗是如何打的?我们还是听李晓伟娓娓道来吧。

抓根本,
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任职伊始,面对邢庄卫生院脏、乱、差及技术力量严重匮乏的困境,李晓伟深知,人才是卫生院发展的根本。
  于是,李晓伟从最基础的管理入手,精打细算,终于在他接任的第二年,卫生院收入35万元,实现了年翻一番的经济目标,到2008年邢庄卫生院收入达到327万余元,人均收入在尉氏县位居前列,经济基础夯实了,李晓伟就着手开始抓人才培养工作,以促使卫生院快速发展。
  首先,他大力引进人才,使得卫生技术人员由原来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52人,彻底改变了卫生院人才短缺的局面。引进了人才,还要留住人才。李晓伟认为,留人先留心。薪金和福利待遇是留住人才的第一要素,也是员工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体现。为此,他新建了职工家属楼,彻底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良好的福利待遇也使员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使职工产生优越感和自豪感,使得众多人才安心在这里干下去。
  抓好了“人才”这个根本,医院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于是,他带领职工建造了两栋病房楼,将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为患者提供了优美的就医环境。卫生院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083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265平方米,住院床位由原来的20张增加到现在的75张,并且大大提高了床位使用率。

重执行,
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李晓伟认为,惠民政策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与卫生院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的关系极为密切。为确保这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李晓伟带领全院职工认真履行职能,落实惠民政策,以服务促发展,以监管惠民生,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理念。
  新农合是卫生院近年来才接触到的新生事物,面对这项惠农工程,李晓伟深刻领会其意义所在,也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于是,他在新农合管理工作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卫生院采取每年免费为参合农民体检,为住院参合农民实行再补助、再优惠等政策,努力提高新农合政策知晓率,让更多的参合农民真正享受到合作医疗的好处,使该乡农民参合率逐年提高,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真正落到实处。2009年度,邢庄乡作为试点,率先实行新农合网络化管理,取得了成功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认可。
  作为基层乡镇卫生院,妇儿保健及规划免疫工作是卫生院的重点工作之一。邢庄卫生院认真贯彻落实7岁以下儿童保健及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目标;大力推广新法接生,提倡100﹪住院分娩,使围产期孕产妇保健率达到70﹪以上;对免疫规划内儿童实行门诊接种,应种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这些公益性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卫生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卫生院的发展凝聚着李晓伟的心血和辛劳,但是汗水也换回了一路芬芳。李晓伟2005年被开封市卫生局评为“开封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04~2008年连续5年被开封市卫生局评为“艾滋病防治先进工作者”。
  面对成绩,李晓伟只是淡然的一笑:“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关注越来越高,作为卫生院院长,觉得担子是越来越重,但是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唯有落实好国家对于农村卫生事业的政策,也能对得起乡镇卫生院院长这个称谓。”话语虽朴实,却彰显了一位院长的优秀品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