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人民医院文化建设纪实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个别医务工作者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表现为人浮于事、医德滑坡等,致使医疗服务质量一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这些现象在县级基层医院的表现尤为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西华县人民医院借鉴运用医院文化建设理论,立足医院实际,从文化建设角度着手,推动单位规范化管理,提升医院内涵建设,增加医院凝聚力,改善服务质量,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为营造全市医疗健康文化氛围,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月28日,周口市卫生系统在西华县举行了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该市卫生局组织各县主管副局长、医院院长等70余名代表参观学习了西华县人民医院的成功管理经验。 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西华县人民医院坚持虚功实做,变无形为有形,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营造医院文化氛围。一是营造医院环境氛围,力求达到怡人效果。良好的环境既有利于患者康复,又有利于职工生活,更加有利于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该院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全面改善医院就诊环境和住院条件,打造了一个“花园式医院”。二是营造“有形文化”氛围,力求达到浓郁效果。医院工会、团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每逢传统节日院领导还会亲手为每一位住院患者和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礼品,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三是营造制度文化氛围,力求达到高效执行效果。医院先后出台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规范管理等制度,并结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医院管理年、质量万里行等专项活动,制定了全面的医院管理文集。定期分专业在全院开展学习培训,常年坚持专项检查督导,保证了管理制度的高效执行。四是营造医疗学术氛围,力求突出积极向上的效果。医院除开展与上级医院技术联合外,还利用院内学术沙龙、院报、院内智能网络等载体开展技术宣传、学术交流,并举办学术讲座,邀请专家讲学。五是营造人文关爱氛围,力求达到“厚德载物”的效果。医院注重对善、美、正义等方面的引导,传统的邻里团结、扶危济困等美德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弘扬,形成了医院领导职工相互支持、医患相互信任的人文现象。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 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医院管理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该院认为核心问题即是思想问题、观念问题。该院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医院文化为重要内容的有奖征集活动,并进行归纳和提炼,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院规、院训。为使医院精神尽快形成,该院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医院宗旨、服务理念和院训的内涵,要求全体员工写心得体会,并牢记熟背。医院通过多种形式把医院精神贯穿于医疗活动中,向社会公开实行承诺服务,建立完善考评体系,签订职业道德建设协议书,进一步推动了医院的文化建设。 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良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财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该院制定了医院形象标准:医心慈、医表端、医风正、医纪严的内在形象;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外在形象;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形象。同时,该院还坚持向灾区、慈善机构和贫困群众捐款捐物;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社区和乡村进行义诊和卫生宣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积极为社会和民间团体做好医疗服务保障;面向社会开展医德医风评议活动;每年都要开展以优质服务为主题的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专业大比武等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广大员工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医院信誉逐年提升。 医院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使医院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空前发挥。医院连续5年保持了近30%的增长速度,客户综合满意度达到98%以上,年门诊人次由10余万人次增加到30余万人次,住院患者数由1万余人次增加到3.9万人次,床位规模达到840张,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保持在全市较低水平。 医院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及主管部门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医院管理先进单位、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依法治院先进单位、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先进单位等,还荣获了省集体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该院又被中国医院管理协会命名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中秋佳节之际,院长闫耀生和班子成员一行深入病房,为住院患者送去关爱和祝福。

丰富多彩的文化汇演和日常技术竞赛活动,促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图为西华县人民医院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