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为了肩负的使命 |
|
——记渑池县洪阳镇卫生院院长李学军 本报记者 刘 岩 通讯员 贺晓鹏 在渑池县洪阳镇,有这样一位乡镇卫生院长——1994年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医院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1999年,担任院长后,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奋力拼搏,10年间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卫生院成为三门峡市乡镇卫生院的排头兵。他,就是渑池县洪阳镇卫生院院长李学军。 临危受命谋发展 李学军于1999年9月接任洪阳镇卫生院院长。当时,卫生院房屋破旧,服务设施落后,面对一个“脏、乱、差”的烂摊子,他下定决心改变卫生院的落后面貌。 卫生院要发展,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他想法设法先后争取资金110万元,对卫生院的门诊部、住院部进行彻底改建。克服各种困难之后,终于在2004年,一栋崭新的门诊大楼拔地而起。卫生院新建了放射机房,筹建了化验室,添置了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重建了食堂、门头及围墙,完善了供暖等配套设施建设。现如今,卫生院院内绿树成荫,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百姓心里好医生 解除病人痛苦,精湛的医术是必须的。为此,他一方面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掌握近期疾病流行动态及疾病诊疗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向实践学习,大量接触病号,虚心向老医生请教,为不断提高诊断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院副院长胡晓轩告诉记者:“李院长心细,做手术干净利落,从开刀到缝线都是亲自上手,快而且准。”每当李学军坐诊,桌边总是围满了就医的病人。从医12年来,他先后成功为农民实施手术300多例。 “农民朋友比城区群众看病难,身为一名乡村医生,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减轻病痛。”本着这一理念,10年来,只要碰到危重病人请他会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随叫随到。 李学军对农民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一次,他给北沟村75岁的村民许少军开了治高血压的药,却看到这位患者在办公室外徘徊,没去取药。当他得知患者带的钱不够时,便不假思索地掏出钱交给老人,并带老人去药房取药。 医生眼里好院长 作为院长,他不仅要自己干好,更要带领职工干好。1999年担任院长后,他带领班子成员以“争创群众满意基层医院”活动为契机,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真抓实干求效益。 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他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各项医疗卫生法规和医疗防保知识,教育职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细节小事做起;卫生院打破8小时工作制,设立热线电话,完善出诊制,实行服务承诺和收费公开制,要求医务人员随时接诊,随叫随到。经过几年探索,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李学军牵头制定了较完善的“院内职工积分制方案”,将医院发展与职工个人利益挂起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档案工资制,同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全院职工服务意识日益增强,学习风气浓厚,群众的满意度日渐增加。2009年,卫生院门诊就诊病人达到3.5万人,业务收入突破100万元。由于他出色的工作业绩,2009年,他被授予“全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长”称号。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如今39岁的李学军风华正茂,他表示要继续带领职工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朝着新的目标大步迈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