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大爱接力 奉献为民 |
|
——记扶沟县崔桥镇卫生院院长郝天勇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贾 涛 他,是当地群众信赖的好医生;他,是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遮风挡雨的好舵手;他,曾荣获“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06~2008年度周口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扶沟县“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他,就是扶沟县崔桥镇卫生院院长郝天勇。 2000年之前的崔桥镇卫生院几乎是一片荒凉的草地,连续几天见不到一个病人,职工工资发不下来,药房里中草药全部霉变,卫生院落魄到工作用电和日常用水费用都付不起……就在卫生院处身危难的时刻,领导经过考察,任命郝天勇主持该院的工作。 接到任命通知时,郝天勇也曾犹豫,但母亲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这位曾经在卫生院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医生对儿子说:“男人挣钱养家固然重要,但是干出一番事业,用好你手中的刀子,为更多的民众造福,那才是大成就。”于是,牢记母亲的重托,接力母亲爱民之心的郝天勇走马上任了,而且一干就是十多年。 想让医院盘活并能快速发展,空有美好的蓝图和冲天的干劲是不行的,必须靠科学、严格的管理。上任伊始,郝天勇决定重新制订医院《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同时,医院围绕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活动,如简化手续,无偿为患者提供火炉、被褥、茶水等;对军烈属、困难户、离退休干部不能来院就诊者,登门诊治;农忙时节,带领医疗小分队下乡义诊,送医、送药到田间地头……诸多便民服务的开展,在提高医院社会声誉的同时,也调动了广大职工的服务热情,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卫生院要发展,必须取得患者及当地民众的信赖。为此,郝天勇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医院推行人性化服务,开设绿色生命通道,派专人接听急救电话,免费接送住院病人。同时,该院给每个新入院病人发一本《健康手册》,手册附上“致患者的一封信”及卫生院每个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在他的领导下,该院把尊重病人、爱护病人、理解病人作为工作宗旨,真正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他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医院的发展鞠躬尽瘁。采访当天,记者意外发现,郝院长至今还坐着一把上世纪50年代当地农民用老槐树做成的“太师椅”。谈及这把“老古董”时,郝天勇说,椅子是母亲送给他的,让他时刻不能忘本,要勤俭治院,造福一方百姓。 医生的天职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这需要精湛的医术后盾。20多年的临床工作,让他深深体会到自己业务水平的局限。通过刻苦钻研,他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他不仅能独立进行胃、胆、子宫切除等一些较难的手术,而且在内、儿科等方面的诊疗水平也受人称道,群众都称他是“崔桥一把刀”。2008年,他被列为全省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周口市胸普外科专家组委员成员。 大爱接力,奉献为民,心存一方百姓疾苦的创业人,何愁不能换来卫生院的全新面貌。如今,该院业务收入达到300余万元,固定资产从69万元增至300万元,职工年平均收入从原来3000多元增至8000多元。由于业绩突出,该院2009年度荣获“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周口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双重称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