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政策文摘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中医中药
   第6版:医药园地
   第7版:优秀卫生院院长风采
   第8版:优秀卫生院院长风采
 
第5版:中医中药
 上一版    下一版  
为“先生”正名中国中药汤剂煎药技术走向世界
煎药机的应用助推中药现代化
两岁女婴重新“抬头”做人
1
11 1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先生”正名中国中药汤剂煎药技术走向世界
 

    多年前的一项调查结果,让人汗颜:在世界中药材出口市场上,日本约占80%,韩国约占12%,中国约占8%。
    上世纪90年代,韩国研制出了中药汤剂煎药机,并开始大批向中国出口。在中药现代化研究方面,外国人再次领先中国人一步。然而,也就是从1996年中国从韩国引进第一批中药煎药机到现在,短短15年间,中国却开始向韩国出口新型中药煎药机。同时,中国研制的新型中药煎药机也逐渐打入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河南中医:领衔国家级课题
    中药汤剂深得中医医理精髓,最具中医传统特色。而中药汤剂的煎煮,对药效有着直接影响。前辈先贤对煎药之重要性多有论述。
    然而,煎药过程的繁复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之间的现实矛盾,为中医药单位面向社会提供“代煎药服务”开辟了空间。社会需求的急剧增加,促使了中药煎药机的问世。
    据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李真介绍,中国最早使用中药煎药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机器是从韩国进口的。中药煎药机从在中国出现时起,就备受关注和争议,因为其价格昂贵、功能单一,仅仅作为一种“洋玩意”、“奢侈品”,在少数医院和药店使用。
    为了促进煎药机的提升、改进和规范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7年针对煎药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该局将新型煎药机研发课题任务,交给了国内煎药机生产龙头企业——北京东华原公司。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作为这一课题的直接的主要的参与者,接受委托进行了不同煎药方法的验证、实验。该院药学部主任李学林带领他的团队,通过无数次的实验,为开发新型煎药机的二煎等多项功能提供了可靠数据。
    在各方的努力下,2008年底该课题通过了专家验收,新型煎药机研发成功。
中药服务“现代化”:争议中前行
    在作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的中医医院,曾长期沿袭着砂锅煎煮中药的千年传统。
    李学林回忆,直到上世纪末,该院还是砂锅煎药,当时拥有1000多个砂锅,煎药室只有五六十平方米大,挨墙设置了一圈煤炉。每天,10来个工作人员要煎煮三四百服中药。而煎药服务只针对住院患者,尚没有余力惠及门诊患者。
    最初,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该院引进了中药煎药机,专门设立了门诊煎药室,提供“代煎药”服务。李学林说,“门诊患者一直对代煎药有需求,煎药机提升了我们的服务水平。”
    当初之所以没有在住院部煎药室使用煎药机,李学林坦承,当时对煎药机抱着谨慎态度,主要从方便门诊患者出发引进来的,最初只有几台,并没有大张旗鼓宣传。
    虽然人们对代煎汤剂的质量和疗效尚有这样那样的质疑,但是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患者还是选择了代煎服务。2009年年底,河南省在全省中医医院开展了中药应用现状调查:绝大多数的中医院都开展了中药代煎服务。
    省中医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调查也发现,各家中医院煎药房条件参差不齐,大部分医院煎药房面积狭窄、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操作不规范,代煎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不容乐观。根据国家卫生部去年发布的《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省中医管理局也在医院管理评价中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今年4月21~22日,省中医管理局委托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办、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对全省各大中医院的中药室主任及院长,进行了中药汤剂煎药管理及煎药技术培训,进一步推广和规范中药代煎服务。
    据了解,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今年一次性更新换代,引进了60台新型煎药机和配套的20台自动包装机。目前,全省已有数十家中医院开始了中药煎药室的改进和规范建设工作。
“先生”正名:标准由我来定
    中医中药发源于中国,相对来说,在这方面中国是“先生”,日本和韩国都是“学生”。然而,在一段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和韩国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们的“先生”——中国。
    然而,从1996年中国从韩国引进第一批中药煎药机到现在,短短15年间,中国却开始向韩国出口新型中药煎药机。同时,中国研制的新型中药煎药机也逐渐打入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行业需要标准。中国煎药机企业自从有自主研发性企业以来,从未有过行业标准。2009年11月17日,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着手制定煎药设备行业标准29项,并定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制药装备行业标准》已由中国计划出版社正式出版。
    只有领先者才有资格制定标准,“先生”终于开始逐步超越他自己的“学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