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专版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3版“每周看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绑”来的横祸
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
公立医院改革启动核心是坚持公益性和主导地位
1
11 1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绑”来的横祸
  策划 杨力勇  栏目主持 赵 炜 杜海燕
            执行记者 王 平 吴玉玺

不该发生的事

  2月3日清晨,方城县清河乡王营村5个月大的婴儿查腾飞,因为腹泻被送往方城县人民医院小儿科住院治疗。
  2月4日9时左右,治疗继续进行,按照医嘱,值班护士给小腾飞进行输液。当时,一名护士因为觉得患儿的头皮静脉不好找,给患儿的左胳膊绑上了止血带,准备在患儿左手上进行静脉穿刺,这时又接受另一名护士的建议,还是采取了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扎上针之后,护士就离开了。
  2月4日下午,小腾飞开始哭闹,怎么哄也哄不住。“当时,家属以为孩子是腹痛,一直给孩子揉肚子,可总是不管用。”哭闹一直持续到2月5日19时左右,那时,小腾飞的爷爷查庆彬才发现,孩子的左胳膊上还绑着一条橡皮管(止血带)。这时,距绑上止血带的时间,已经近30个小时。
  查庆彬赶紧把孩子抱到护士站,请护士抓紧处理。止血带解除后,不大一会儿,小腾飞的半个左前臂(包括左手)便呈黑紫色。查庆彬要求向医院领导报告此事,赶紧对新情况进行处理,而值班医生李某却建议查庆彬用热毛巾给孩子进行热敷。
  2月5日20时左右,小儿科主任和护士长来到病房,查看孩子的病情之后,觉得情况严重,遂请骨科医生对孩子进行了会诊。最后建议,把孩子转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随即,方城县人民医院派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将患儿送往南阳市中心医院。当日22时左右,南阳市中心医院对患儿进行会诊之后,建议将孩子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2月6日2时左右,孩子被送至郑大一附院骨科三病区,该病区主任吴学建亲自为小腾飞进行治疗。
  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郑大一附院骨科三病区。“刚来的时候,孩子的病情特别严重,随时有截肢的危险。”吴学建介绍,“经过4天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已大有好转,但是还不能完全保证没有任何风险。”

当事人受处分

  2月10日中午,记者拨通了方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华旗的电话。“事情发生后,我们很重视,对于患儿的救治工作给予了最大地配合。我们正在开会研究这件事,具体情况请你们和我们的护理部主任联系。”
  随后,记者和该院护理部主任赵青阁取得了联系。
  “首先,发生这件事,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医院愿意对这件事负责到底。我们院长已经和患儿家属及郑大一附院进行了沟通,保证在经济方面不影响孩子的治疗。”赵青阁说。
  “其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造成了孩子的痛苦,我们也很不安。在向市人民医院和郑大一附院转诊的过程中,我们都派出了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进行护送。2月6日我们院长还带领几名医护人员到郑大一附院探望了孩子,并留下3名护士对孩子及其家属进行照顾。
  “再次,对于当事人,我们医院内部已经进行了处理:主管医生待岗3个月、停止执业资格半年;责任护士待岗6个月,停止执业资格半年;对两名当事人的其他处理,还要看孩子救治的结果。”
  小腾飞的爷爷、68岁的退休教师查庆彬表示,对于这件事,虽然一开始十分气愤,但是后来县人民医院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家属还是表示能够原谅:“只要小腾飞能好好的,我们家属也不希望怎么处分护士,农村的孩子上个学找个工作也很不容易,不希望他们因此失去工作。”
  2月21日上午,记者再次联系查庆彬,得知孩子现在恢复状况良好,再经过后期植皮缝合,即可康复出院。
  一个不该发生的故事,再次为医疗安全敲响了警钟。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