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临床荟萃
   第4版:悬壶百味
 
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上了赞比亚的报纸
老人异地患病急 家乡医生解难题
为女治病筑债台 同事援手渡难关
饺子 焰火 温馨年
新年烦心事儿也不少
让“拒收红包”不再是空头支票
1
11 1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让“拒收红包”不再是空头支票
  ——焦作市人民医院廉洁行医侧记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杜 一  宋 粲 
  翻开字典查找“红包”定义:指与履行职务有关、通过赠送方式给予或获得的现金、有价证券、信用卡、购物卡等有经济利益的物品。
  如此敏感的字眼,在医患之间就更为微妙。当然,当今社会医生收受红包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日益普遍化的诟病如阴云一般遮蔽了阳光原有的灿烂。很多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为了能早些得到治疗、为了医生在手术中尽心尽力、为了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特殊照顾,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不得不拱手奉上票子、递上礼品。更有甚者,认为送出的红包是出于对医生的感激,是医患感情交流的一种渠道。在他们看来,这种所谓的可利于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应该被社会认可。
  不成想,这种从根源上扭曲的心理、自以为的潜规则不经意间形成的习惯,在无形中纵容了医生的某种贪欲,那些意志不坚的“极个别”久而久之也会顺应而下,不置可否。这些医护工作者中的“极个别”也会将某个貌似冠冕堂皇的理由置于人前:医生工作本来就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寒窗苦学几十载,眼前的收入远远体现不了自己高技术的价值,更满足不了充满物欲社会中的奢华生活,从而理所当然将此种收入当成正当经济来源。也是,在红包盛行的今天,如果有人说“唯吾独善其身”,作一只罕见的标本,必定会受到同行的白眼和嗤笑,在堂而皇之收受的背后,“极个别”却忘记了什么是救死扶伤、什么是悬壶济世、什么是职责和使命……
  但蔚蓝的天际总有一米阳光能穿越乌云的阻挡而放出异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还是会坚持正义,保持着最初的纯真。焦作市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就是用实实在在地行动,彰显了一道道廉洁风范,更折射出了高贵、质朴的医者之风,他们怀揣信念、坚定责任,自觉筑牢抵御诱惑的思想防线,不断提升德技双馨的人格魅力,全心全意在临床一线奉献着自己的全部热情。
  2010年1月12日,该院神经外科一区主任张俊杰接诊一位28岁的脑出血患者。当时,患者心态较为悲观,十分担心病情,在入院时塞给张俊杰主任500元现金,以表达心意。作为一名医生,张俊杰懂得这封红包的分量——寄托着患者对医生所有的希望和以生命相托的信任。但是,张俊杰不仅婉言谢绝了患者心意,还不停地给予安慰,在张俊杰及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日渐康复。出院前夕,患者又一次将红包悄悄塞给张俊杰:“张主任,真的感谢您,事实证明您不但医术好,更重要的是医德高!”万般推辞不下,张俊杰只好将现金交给护士长,由她将现金全部缴到患者住院账户上。1月7日,同科室大夫殷建军接诊一位60岁的脑出血患者,经检查诊断,决定进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患者十分恐惧病情,在术前特将200元现金悄悄塞给殷建军,强烈要求殷建军收下自己这片心意。为了安抚患者情绪,殷建军暂时收下了红包,但随即便将这份沉甸甸的情意交给护士长,由她把现金全部打到患者的住院账户上。手术十分顺利,患者现已出院……同月12日,殷建军管床的43岁患者同样接受了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能拒则拒,不能拒则退,殷建军还是一样地坚持原则,将患者送给的500元红包如数退回。“没有任何理由,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寥寥数语,令人深思。去年7月15日,烧伤科收治一名重度烧伤患者,治疗期间,患者家属为感谢医生张龙龙的精心治疗,送予200元现金以示感谢,张龙龙将现金全部交给护士长,由护士长将现金全部打至患者住院账户上。7月23日,心内二区为一位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实施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因患者思想包袱较重,术前家属找到科主任张素清,送其1000元现金以表心意,张素清几番推辞不过,又怕家属误解,从而加重患者思想负担,于是暂且收下。手术顺利完成后,张素清将1000元现金交给护士长,护士长随即将现金全部打到患者住院账户上。8月25日,神经内科北区脑血管畸形患者陈小玲,因为急切盼望病情痊愈,手术前送予医师钱琪1000元现金,此患者并不是由钱琪主管,但由于科室患者较多,工作繁重,钱琪主动帮助同事为患者接诊。钱琪百般推辞不过,又担心患者误解,从而造成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于是将现金交给护士长,护士长宋红霞遂将现金全部打到患者住院账户上,手术最终出色完成,家属感动不已。还有妇科商顺明主任退还患者500元现金,并将手术出色完成;耳鼻喉科钟彦主任退还患者现金1000元,成功完成了焦作市首例面神经全程减压手术……
  寥寥数例,却印证了焦作市人民医院医生心揣信念与准则的高大形象。他们记得:以人为本是医院的立院根源;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所在。如果有钱人还能用红包填满医生们的口袋求一个妙手回春的话,贫困者又该怎样东拼西凑去补一个额外的生还?试想,在这样的“红包机制”下,被推向金钱和良心的拷问台上的医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答案不言而喻。
  应当承认,医务工作是一份极其辛苦的职业,既付出脑力,又要付出体力劳动,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那种辛苦程度是外人无法体会的。神圣的职业造就了其特殊性——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收受红包的理由。毕竟,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就是对患者的承诺。
  事例中,张龙龙作为一名年轻的专科医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生应该遵循的那道职业标准线。提到年轻医生,不少人会给出这样的评价:缺少临床经验、浮躁、不踏实、不谦虚……在张龙龙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兢兢业业、谦虚好学、充满朝气。烧伤科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科室,由于收治的患者大多伤势较重,需要严格的医治护理以预防感染,尤其每次给患者换药需要近两个小时,工作量十分繁重。张龙龙以科室为家,毫无怨言,每次都是积极主动要求做最累的工作,在患者面前更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值班时保持高度警惕状态,随时观察着患者的病情,以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家属的红包,他毫不犹豫地交给了护士长。点点滴滴,这些貌似不值一提的“小事”,却成就了患者心中的“大形象”。张龙龙说:“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充满了自豪感。作为年轻医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工作虽然平凡,但能挽救那么多患者的生命,我的付出是值得的。”不愧是年轻人的骄傲!他就像不灭的“太阳”每天周而复始地放射光芒。较长资历的医生更是作出了不凡的表率,张素清主任在几十年的从医道路上,以身作则,时刻维护着医生的神圣形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展现了医护人员坚持一切为患者、反对以医谋私的高尚医德。商顺明主任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患者健康地走出医院,让“医生拒收红包”不再是新闻,用“心”去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生的人生价值!”钱琪医生更是让人敬佩,尽管临床工作已经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体魄,但他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积极帮助同科医生接诊患者。多少辛苦和汗水,统统化作为患者医治疾患的动力和能量,全然不为金钱所动摇,在他心里,抢救患者是自己永远的准则!钟彦主任不仅恪守医德准则,将一切红包拒之门外,还多次加班加点完成疑难手术,没有丝毫怨言,尽管偶露疲惫憔悴之色,但在穿上白大褂的那一瞬间,他永远是以精神抖擞的状态面对每一位患者。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身边的诸多实例总是能让我们为之振奋,这不为金钱所诱惑的高尚医院,着实是我们身为同仁的骄傲。还有很多这样的医护人员是真心真意在履行医生的天职,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拒收红包”不再是空头支票,“德艺双馨”已成为一个个磁场,去“磁化”着更多的心灵……同时,我们更应该倡导大家学习这些坚持自己心中“主义”的医务工作者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爱岗敬业精神,遏止不正之风、弘扬医疗正气、倡导廉洁行医的精神应渗透到每位医务工作者心中。焦作市人民医院将努力在医患双方之间建立起一条真正的道德标杆,让医患真正成为一家人,千万别让“红包”成为对医护人员的巨大嘲笑,更别让那些“极个别”氤氲了阳光地灿烂。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