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儿时过年 |
|
□龙荣慧 往新的日历上一瞧,春节又快到了。大家都趁着好天气做香肠、晒鱼干;单位里陆续发些过年的物品;同学、朋友之间的应酬也开始多起来。热闹是够热闹的,但不知怎么的,我还是特别怀念儿时在老家过年时的快乐情景。 童年时,过年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那时家里虽然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农历腊月廿四小年夜一过,那年味就开始浓得化不开了。门前晒场的竹篙上,猪肉、牛肉、鸡肉、鸭肉、兔肉等腊味一串串挂出来了,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特殊的香味。孩子们闻着诱人的香味,流着涎水开始展开最美妙的想象。再过几日,家里的炒锅也烧起来了,炒花生、炒瓜子、炒蚕豆,直至把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都装满为止。最为过瘾的还是腊月廿八这一天,家里支起了油锅,炸麻花、炸肉丸子、炸红薯片。孩子们守在油锅旁,可以尽情地吃,吃得满嘴满手都是油渍渍的也毫不在乎。 大年夜是过年的高潮时分,尽管那时还没有电视,更没有现在这样热闹好看的春节联欢晚会。但一家老小围着难得的美味佳肴,尽情地品尝着,享受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真是其乐融融。吃过年夜饭后,父亲在灶头贴上新买的灶公像,说是“接灶君”,指望来年灶君把幸福吉祥带到家里。母亲则在收拾碗筷,整理家务,她一直是家里最忙碌的人。 大年初一这一天,天还没有亮,家家户户都在争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孩子们也被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惊醒,一个个揉着惺忪的睡眼,穿着新衣服,攥着父母给的五角或一元压岁钱,兴高采烈地朝屋外奔去。 对孩子们来说,初一最有趣的是抢鞭筒。所谓的鞭筒就是那些整串的鞭炮燃放后,个别因芯短或受潮没响的鞭炮。放鞭炮是孩子们的一大乐趣,我和伙伴们把鞭筒串在一起再燃放,在鞭炮的一声声脆响中,我们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 现在的我,坐在装有空调的屋里,却再也找不到儿时对着冰天雪地的窗外烤炭火时那份独有的温馨;手里捧着成百上千的工资、奖金,也没有儿时得到几角压岁钱的那份欣喜;饭馆里的珍馐佳肴也换不回看到母亲从厨房里笑吟吟端出菜时的那份激动……孩提时代过年时所感受到的那份温馨、那份欣喜、那份愉悦,只能永存在甜蜜的记忆中,让未来的岁月去品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