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从医路上:援助厄立特里亚的日子 |
|
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6批医疗队 郑英斌 2009年1月12日,我们援助厄立特里亚第六批医疗队受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委派,带着各级领导的嘱托、亲人的叮咛,奔赴受援国——厄立特里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经过20余个小时的飞行和两个国家10余个小时的转机停留,我们于2009年1月14日到达了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 厄立特里亚医疗物资匮乏,全国的医院总共不到10家,仅有1台磁共振、2台CT机(已经损坏,不能使用)。我所在的奥罗特医院是该国外科会诊中心,是我国政府援建的该国最大的医院,也仅有200余张床位。由于医生非常少,我们的工作显得特别繁忙。三天一个急诊班,夜里经常到医院做急诊手术,一忙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由于第二天还要坐门诊或做手术,常常在班车上就睡着了。在非洲,工作不仅繁忙,而且非常危险。在厄立特里亚,术前病人是不检查艾滋病抗体的,每个外科医生都有职业暴露的经历。有一次,我为一个巨大腹部肿瘤患者做手术,手指不慎被扎破,简单处理一下就继续手术。术后等待患者艾滋病结果的时候,我如坐针毡,所幸结果是阴性,但又怕是潜伏期、窗口期,我还是例行吃了预防药。那药的副作用非常大,我出现恶心、乏力、呕吐、低热等不良反应,感觉比做化疗还难受。我们的工作赢得了厄立特里亚人民的认可,当我们在上班途中或者逛街的时候,他们总是对我们大声喊“China,China”来表达对我们的敬意。 刚到非洲的时候,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和当地医生及第三国医生交流显得非常困难。于是,我们就利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英语,提高很快。半年后,我们不仅能够熟练地书写医疗文书,还能与当地患者及医务人员自由地交流了。我经常指着我的白大衣向学生、当地医生和第三国(美国、意大利、古巴等)医生说:“我来自中国的河南省郑州市,我们的城市非常漂亮,我们的医院非常漂亮、非常大。我们医院有很多优秀的医生,我非常高兴在这里工作,如果以后有机会,欢迎你们到我们河南来,欢迎你们到我们医院参观。”他们对我们河南非常向往,希望有机会到中国的郑州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异国他乡,我们的感受更为深切。春节就要到了,我们援助厄立特里亚的全体中国医疗队员将牢记祖国赋予我们的援外使命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为国争光,不辱使命,踏实工作,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让“河南医生”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在这片非洲的土地上、留在厄立特里亚人民的心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