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名院风采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3版:每周看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号贩子像蟑螂屡灭不止 名医们很愤怒呼吁严打 专家号竟被炒到3500元
一枝红杏出墙来
马改娣——创新兴站的领头雁
1
11 1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马改娣——创新兴站的领头雁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晓 阳 文 林
  马改娣自2005年12月主持血站工作以来,实施“质量为先,科技兴站,人才强站”战略,以血液安全为目标,以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为目的,加强和完善全市采供血质量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宣传、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使血站采供血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2006年采供血量首次突破4吨,2009年采供血量达7.3吨,比2005年增长了82.5%,无偿机采成份血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220%,充分满足了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且无安全事故发生,推动了濮阳市采供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她被评为濮阳市节约标兵、濮阳市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濮阳市劳动模范、濮阳经济十大公益人物、卫生城市复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省卫生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创新宣传
  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支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与各新闻媒体通力合作,采取一年一个重点,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来开展宣传工作。几年来,在马改娣的倡导下,先后举办了“无偿献血知识电视大奖赛”、“献血杯书画大奖赛”、“爱心飞翔大型文艺晚会”、“血脉相联,百部电影下基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评选”、“捐血拯救生命,爱心奉献灾区无偿献血系列宣传”,开展了无偿献血知识进社区、进病区、进校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在濮阳市引起了强烈反响,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4年来,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宣传方面投入近300万元,《濮阳输血》每年编发4期,《濮阳献血简报》每年编发30期1500多份,报送省卫生厅、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及兄弟血站交流。他们印制各种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献血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百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万余人次,在市区繁华路段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护栏广告百余块。他们还在多种媒体开辟献血知识系列访谈、献血与健康、无偿献血先进人物专题报道等宣传专栏200多期,在农村街道刷写墙标5万多平方米,使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做到了屏幕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使无偿献血政策、法规和有关血液知识入村入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创新管理方面,马改娣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办事果断,凭着多年丰富有效的管理经验,结合血站实际,她从加强内部建设入手,对各职能科室进行了合理调整,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血站内部管理日臻完善。
  马改娣始终把质量管理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血站三级质量控制网络,成立了全站质量考核小组,定期进行千分制考核,设立了质管办,每月不定期对采供血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完善了质控员监督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加强了对血液报废的管理,年血液报废率由原来的10.6%下降到现在的3.5%,累计节约资金40多万元,确保了血液质量万无一失。
  实施科技兴站,增加单位科技含量。马改娣组织编写了《临床输血指导手册》、《输血科学技术操作规程》专业工具书。主持开展了《抗人球蛋白法与酶法检测ABO血型免疫抗体效价的比较研究》、《病毒灭活对血浆中各种成分回收率的研究》《血液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血液研究室,完善了配套设施。在全市开展了血浆置换、全血去白、血浆病毒灭活、疑难血型鉴定及疑难配血等10多项新业务、新项目。2008年开展的血小板配合实验、淋巴细胞毒实验,填补了濮阳市在血小板输注无效而进行免疫学配合实验方面的空白。
  在濮阳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马改娣强力推进采血网络化建设,在巩固站内和市内采血点的基础上,在各县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置了5个固定采血点和1个固定献血屋,采血车定期到各县采血点采血,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献血网络,不断提高农民无偿献血比例,农民献血比例达72%。通过为多次献血者订阅《濮阳广播电视报》,发送问候短信,举办联谊会、座谈会等措施,不断提高和稳定二次以上献血人员比例,重点提高三次以上献血人员的比率,二次献血人员比例达62%,三次献血人员比例达39%。在她的积极努力下,濮阳市输血协会成立,为全市输血学科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在她的倡导下,成立了濮阳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和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市公安局等7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爱心人士血液备用库,建立健全了濮阳市采供血应急机制,保证了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对提高无偿献血工作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能力,减轻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契机,推动血站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她注重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资100多万元完善单位的配套设施,先后购置的采血车、送血车、超低温冰箱等大型设备20多台(套),建立了职工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站局域网协同办公系统接入了宽带网,职工可随时上网了解现代医学发展动向,血液发展新趋势,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坚持每年举办专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坚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个人”、“文明家庭”、“服务标兵”评比活动;每年组织元宵节文艺汇演、职工运动会、新春联欢会;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和军民共建设活动,完善了助学金制度,累计向贫困职工、学生、灾区捐款20多万元,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创新机制
  为加强对县级供血库的规范和建设,在马改娣的倡议下,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建立了血站医院联络制度;对全市供血库(输血科)实行了五统一管理,组建了输血专家巡回演讲团,深入县、乡医疗机构和供血库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宣传;举办各种安全输血知识培训18期,全市受训人员4000多人次;开展一年一度的输血技术比武,提高了临床输血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制定了《濮阳市医疗机构供血库、输血科考评细则》,血站每年拿出不少于10万元奖金用于供血库、输血科奖励。

开拓进取
  马改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使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该血站已为辖区安全、及时供血45吨,未出现任何质量纠纷。实现了无偿献血满足临床用血的目标,2008年濮阳市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第四次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还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创新型单位、省青年文明号、省十佳巾帼文明岗、全市城市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马改娣也先后获得了省劳动模范、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面对取得的荣誉,她没有骄傲自满,反而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常说:“做好无偿献血工作,关键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采供血队伍,为社会提供高效能的服务,这样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马改娣正是用这种理念,带领血站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谱写着新时代血站人的新篇章!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