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科学发展,铸就辉煌篇章 |  
                                              |  |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赵忠民  通讯员  张海涛  藏 威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原商丘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2136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90平方米。经过1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医院目前职工总人数620人,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6人,中级技术职称182人。医院开设床位330张,设职能科室15个,临床医技科室23个,有门诊部、住院部,是全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于一体,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固定资产由1997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500万元,经济收入由10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多万元,门诊人次、住院患者、手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医院已开设30多个专业,主要有胸外、普外、泌尿、肛肠、脑外、骨科、烧伤、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内分泌、肿瘤、儿科、肝病专科、传染科,还开设了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检验科、放射科、理疗科和中医科等,设立了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了心血管研究室、消化内科研究室。该院还是商丘市指定的四项手术定点医院、市卫生学校教学医院、开封医专教学医院、睢阳区法医鉴定医院、睢阳区临床检验技术指导中心和急救中心。
 近几年来,在睢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勤劳善良的睢阳人民奏响了振兴古城的时代号角,建院已有58年历史的商丘市四院也不甘人后,他们乘势而起,用出色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健全硬件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近年来,医院先后完成了病房楼、门诊楼、手术室的改造和装潢,完成了家庭式病房、放射科楼、传染科病房楼和住院部花园等十几项基建任务,修建了花园、走廊,拓宽了道路,使医院布局更合理、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到位、流程更便捷。
 医院投资180多万元购买了透析机、微波仪、血凝仪、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仪、日本螺旋CT、东芝彩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等一大批先进诊疗仪器,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此外,为保证急救系统的快速运转,医院又购置了4辆新型救护车,开通24小时急救电话,建立了急救“绿色通道”。
 医院增添的各种硬件设施大大改善了就医条件,也极大提高了医院知名度及向周边地区辐射的能力。
 为满足健康、亚健康人群的需求,努力构筑新的健康服务模式,该院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他们先后创办了体检服务科、医学美容科、康复科等,开展了预约、检查、诊断、治疗、咨询、健康宣教等“一条龙”服务。体检中心设立了导医导诊,开展了就诊及体检过程全程陪同的特需服务项目,配备了高年资医生、护士为体检把关。
 为提高医生诊疗水平,该院成立了医疗质量专家督察小组,定期深入诊疗科室,对医生的诊疗水平和质量进行督察、考核和评价。目前健康产业的运转势头良好,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而且开创了医疗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医院建设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塑造了全新的医院形象。
 重视人才培养  鼓励科技创新
 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是保持医院长盛不衰的的中坚力量,所以该院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技创新。
 该院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十分重视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建立科研基金,重奖科技人员,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医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对学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好的科室进行了功能细化,形成了独立的病区,增加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使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医院推行名医名牌科室战略,通过重点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特色群体、优势群体。该院心血管内科开展的“超声波”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神经内科开展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成活率达80%,在商丘市处于领先水平,并且该科开展的腰穿置管引流及净化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技术,开创了该市及豫东地区的先例。
 医院每年都拨出专款奖励贡献突出的技术人才,将每年业务收入的3%作为科研专项资金,鼓励职工从事科学研究。这些举措激发了医务人员搞科研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医院的专业人才队伍人心思稳、人心思进。
 狠抓行风建设  净化医德医风
 医院是社会文明的窗口,行风建设的好坏,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商丘市四院坚持“廉洁行医、诚信服务、一心为民”的精神,建立了“廉医、诚信、为民”考评制度、十项服务承诺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病人满意率考核制度。医院还设立了导诊台,成立了住院患者服务队,建立了急救“绿色通道”,免费接诊急、危、重病人,实行先抢救、先治疗、先住院、后交钱的优惠政策。另外,该院通过争创“青年文明号”、“星级护士”评选等活动,使医护人员服务理念和医德医风有了明显的转变,服务水准有了新的提高。
 该院严厉查处工作中收受红包、乱收费、开单提成、私收现金、开搭车药等违纪现象;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医院先后对抗生素的使用作了一系列规定,对医生进行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培训;健全了医德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个人执业、晋升、评先挂钩,做到奖惩兑现。
 医院从控制大处方和高档药入手,严格控制各项检查,严禁科室和个人分解收费项目。他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各科用药比例,对大处方多、超标用药的病区和个人,在每周例会上进行通报,除对超收部分给予没收外,还要按超出比例扣管床医生个人工资。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医院的医德医风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切实为患者带来了实惠。去年,该院收到锦旗和感谢信167面(封),医护人员拒收红包近5000元。2006年以来,商丘市四院已连续3年被评为省、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天道酬勤。商丘市四院在院长吴森的带领下,固定资产翻了两番,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院风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综合实力和医疗水平进入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先进行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双丰收。该院先后获得了省级爱婴医院、卫生先进单位及市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等多项荣誉。吴森院长也因业绩突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且被评为省优秀院长、全国卫生系统百名杰出人物之一,当选为商丘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
 科学发展谋新篇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院长吴森认为,医院必须把握发展规律,进一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用新的思维谋划医院建设,用新的观念指导医院实践,用新的办法改进医院工作。
 该院依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坚持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和全体职工共享。近几年,医院全面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在医院的固定资产不断快速增长的同时,职工的收入、福利保持持续合理稳步增长,做到了发展中凝聚全院职工,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的科学发展意识和能力,保证了医院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该院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吴森院长说:“作为医院,首先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为让人民群众满意,全院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把优质服务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从而确保全院、全员、全程、全优服务。此外,医院还加强和改善医院接待的各种条件,提升接待能力,真正做到“患者选择我院是愿意,来到我院确实满意,离开我院充满情意”,实实在在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爱落实到每个患者身上。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注重预防、治疗、康复的结合,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注重总体设计,明确总体目标,又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吴森院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商丘市四院坚持全面协调发展,主要从推进医院建设各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包括管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经营、环境、文化等方面下工夫,逐步实现了医院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医院环境的生态化、医院服务的人文化、医院信息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以及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速度,优化学科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效统一。
 |  |  |